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1 14:38: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测试
1.
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
①郡县制
②均田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科举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
A.
581年
B.
589年
C.
618年
D.
605年
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4.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
B.人口大幅度增长
C.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D.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5.6.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6.隋朝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7.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是清初学者、康熙朝重臣陈廷敬的祖居之地,乾隆皇帝曾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对陈敬廷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与材料中的“进士”、“翰林”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8.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北宋时期
9.科举制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隋朝之前魏晋南北朝盛行的是贵族政治,而科举制有利于打破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
A.儒家经书
B.学识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10.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有四书五经
D.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希望成为政府官员
11.(2018·江苏泰州)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秦朝
B.汉朝
C.隋朝
D.明朝
12.(2018·山东青岛)“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13.(2018·黑龙江大庆)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14.(2018·山东菏泽)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
15.(2018?岳阳)对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巨大促进作用的古代伟大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16.(2018?泰州)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明朝
17.(2018?江西)“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18.(2018?贺州)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
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材料三: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三,从历史角度简要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时间长达近200年之久。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1分)589年,隋灭陈的意义何在?(1分)
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是隋朝结束了这种局面。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589年,隋灭陈的意义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回答,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这一中心到涿郡、江都分别要经过哪几条渠道?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通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测试
1.
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
①郡县制
②均田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科举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隋朝创立的。因为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
A.
581年
B.
589年
C.
618年
D.
605年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杨坚灭掉了陈,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的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4.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
B.人口大幅度增长
C.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D.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答案】D
【解析】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605年隋炀帝在位时开始开凿大运河,故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大运河上漕运繁忙。故选D。
5.6.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答案】B
【解析】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故选B。
6.隋朝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答案】C
【解析】“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大运河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因此材料表吸运河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故选C。
7.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是清初学者、康熙朝重臣陈廷敬的祖居之地,乾隆皇帝曾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对陈敬廷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与材料中的“进士”、“翰林”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答案】C
【解析】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C符合题意。故选C。
8.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北宋时期
【答案】A
【解析】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它正式创立于隋炀帝。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故选A。
9.科举制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隋朝之前魏晋南北朝盛行的是贵族政治,而科举制有利于打破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
A.儒家经书
B.学识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答案】B
【解析】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学识。故选B。
10.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有四书五经
D.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希望成为政府官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创立;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参加科举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所以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希望成为政府官员。C说法错误。故选C。
11.(2018·江苏泰州)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秦朝
B.汉朝
C.隋朝
D.明朝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科目是进士科,内容是儒家经典,故C项正确。
12.(2018·山东青岛)“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故选C。
13.(2018·黑龙江大庆)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科举制最早产生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时期,清末1905年废除,因此B答案正确。
14.(2018·山东菏泽)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说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体现的平等的原则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18?岳阳)对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巨大促进作用的古代伟大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注意题目的时间限制和关键信息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项长城是秦、明两朝建造的;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项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D项赵州桥是隋朝李春所建,但并没有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 
16.(2018?泰州)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明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的诞生。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指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故选:C。
17.(2018?江西)“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炀帝此举”是指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开凿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而且直至交通高速发展了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选:C。
18.(2018?贺州)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识记隋朝大运河开通的重大意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故选:A。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
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材料三: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三,从历史角度简要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答案】(1)条件是隋朝完成统一,国家富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等。
(2)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大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可知,大运河开凿的条件是隋朝完成统一,国家富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等。
(2)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的理由是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大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时间长达近200年之久。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1分)589年,隋灭陈的意义何在?(1分)
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是隋朝结束了这种局面。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589年,隋灭陈的意义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回答,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这一中心到涿郡、江都分别要经过哪几条渠道?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通的重要作用。
【答案】(1)隋文帝杨坚。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隋灭陈的意义就是使得南北重归统一。
【答案】(2)洛阳。到涿郡经过永济渠,到江都依次经过通济渠、邗沟。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从洛阳到涿郡和到江都分别要经过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