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2011、12
单位:平远县八尺中学
出题人:肖强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共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泯(mín)灭 义愤填膺(yīn) 哺(bǔ)育 相形见绌(chù)
B.别墅(shù) 长吁(xū)短叹 阔绰(chuò) 鳞次栉(zhì)比
C.惬(xiá)意 孜孜(zī)不倦 剽(piāo)悍 戛(gā)然而止
D.亘(gén)古 恃(shì)才放旷 地窖(gào) 深恶痛疾(wù)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4、填空。(任选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
(2) ,闲敲棋子落灯花。
(3)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2010年世博会,四海友人齐聚上海,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们终将离开。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表达对四海友人的惜别之情 : ,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抒写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情的句子是: , 。
(6) ,金石为开。
5、仿照例句,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与与例句相同。(3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散所有的愁云; , 。
6、语言运用(4分)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 ”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 (2分)
答:
(2)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 (2分)
答:
第二部分 阅读(共49分)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一)《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解释加点的词语。(1分)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不蔓不枝 蔓:
8.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9.翻译下列句子。(2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
10.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1.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3分)
答:
。
(二)鱼我所欲也(节选)(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2.解释下列加点词。(1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为:
13.下列各组中加横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惧其不已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1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1分)
人物 言或行
1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3分)
二、阅读《囚绿记》(节选)一文,回答问题。(11分)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17、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观绿→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2分)
18、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④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第⑤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样描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这句细腻地描写了青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的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选自星育网,有删改。)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4分)
23、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24、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消化”的含义。(2分)
25、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学而不思则罔”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四、名著推荐阅读(共8分)
云长曰:“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26.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人名)。(2分)
27.关羽独闯虎穴龙潭,其英雄气魄让人叹服。选文中有些地方借他人的“反应“,烘托了关羽的高大形象。请找出一处来。(2分)
28.关羽在剑拔弩张的外交会晤中,除了盖世之勇和义薄云天之外,还能体现出他怎样的特点?请结合选文中的一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4分)
四、写作(50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如却须用可以用xx或A、B、C等代替;④不得抄袭。
(1)爱是爱心,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爱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改自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题曲)
请你以“爱是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在按要求作文。
(2)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四部分:附加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6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逐之 (追赶) B.富人病且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多么) D.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二)赏析下面的诗,完成问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平远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共21分)
1、B 2、D 3、C
4、(1)只缘身在最高层(2)有约不来过夜半(3)见贤思齐焉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精诚所至
5、参考答案: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所有的禾苗。
6、【答案】(1) 暴露老板急于获取更多利益的心态。(1分)
(2)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1分)(意近即可)
第二部分 阅读(共49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一)7、①多 ②长枝蔓 8、C 9、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10.A(2分)
11、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二)12.(2分)①祸患、灾难;②做,干
13.(2分)C
14.(2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
15.(人物0、5分,言或行0.5分,共1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6.(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二、17、爱绿;囚绿
18、(能写出2点即可)①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③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④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19、“生的欢喜”是指对于生命成长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于充满生机的绿的喜爱,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示例】“绿”的其它象征意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性格色彩中绿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倾听、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性格。
20、“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表现了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21、C
三、22、论点: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论点2分)论证思路:一是读书的目的或作用(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二是读书的态度(始终如一);三是读书的方法(讲求质量、学思结合)。(能归纳出两个要点即可,只答具体内容也可。每点1分共2分。)
23、引用论证(道理论证),(1分)论证了学习要始终如一的观点。(或论证了“活到老,学到老。”)(1分)
24、读书者在读书求知过程中,动脑思考,取其精华,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学问。
25、示例:我在学数学、物理时,几乎背熟了所有相关的公式,但很少去思考某一公式应如何运用,以至在解题时我无从下手。现在我知道了学和思必须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四、26、三国演义 罗贯中 27、示例:(1)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拉扯至江边。(2)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3)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找出一处即可)
28、围绕“智(有谋略)”;或“随机应变”;或“冷静、镇定从容”等均可。结合选文内容可围绕“呵斥周仓,暗示要走,不让鲁肃提及荆州之事,挟持鲁肃,佯装喝醉,确保自己安全离开”等内容中的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特点2分,结合内容说明2分。)
第四部分:附加题(共10分)
(一)1.A 2.C 3. A(二)4.天空 5.D平远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答题卡2011、12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整合(共21分)
1、( ) 2、( ) 3、( ) (选择题每小题2分)
4、填空。(任选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共8分)
⑴ (2)
(3)
(4) , 。
(5) , 。
(6) 。
5、(3分)我的仿写: , 。
6、语言综合运用(4分)
(1) (2分)老板的心态:
(2) (2分)顾客的何言外之意是:
第二部分 阅读(共49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一)(共10分)
7.(1分)解词。①蕃: ②蔓:
8.(2分)( )
9.(2分)翻译: 。
10.(2分)( )
11.(3分)
。
(二)(共9分)12.解词:(1分)①患 : ②为:
13. (2分)( )
14.(2分)翻译:
人物 言或行
15.
(1分)
16.(3分)
二、阅读《囚绿记》(节选)一文,回答问题。(11分)
17、(2分) _____ ___→观绿→____ ____,
1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还可以用来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2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精神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 )。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
22、(4分)中心论点是:
作者的阐述:
23、(2分)论证方法:
论证的观点:
24、(2分)“消化”的含义:
25、(3分)我的认识:
四、名著推荐阅读(共8分)
26.(2分)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27.(2分)
28.(4分)
第四部分:附加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 ) 2、( ) 3、( )
(二)4、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
5、( )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50分)
题目:
400
500
600
7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