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9-01 2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 计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幼稚(zhì) 鲲鹏(kūn) 吞噬(shì) 媲美(bì)
B、挑衅(xìn) 迷惘(wǎng) 滑稽(jī) 苔藓(tái)
C、雾霭(aǐ) 迁徙(xǐ) 蹼鹬(yù) 颈雉(zhì)
D、惩罚(chéng) 秤砣(tuó) 哂笑(shěn) 诺言(n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解 jiě 解决 押解 解释 解数
B、宿sù 宿舍 宿营 宿命 归宿
C、恶wù 厌恶 恶心 恶习 恶劣
D、差chā 差错 误差 出差 差距
3、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混淆 深邃 赋予 不过尔尔
B、考察 戈壁 清澈 绵延不绝
C、郭煌 干涸 崩塌 混然一体
D、端详 焦躁 收敛 不可思议
4、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无言以对(来)
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广阔无垠(边际)
C、为人所知(被) 精巧绝伦(同类)
D、不自量力(测量) 相形见绌(笨拙)
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6、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7、选词填空
①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A、深不可测 B、神秘莫测 C、高深莫测
②在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 地歌唱着……
A、温暖;高兴 B、和煦;欢娱 C、灿烂;愉快
③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 ,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
A、前赴后继 B、跋山涉水 C、前仆后继
④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 ,但我 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A、鱼目混珠 B、道听途说 C、一知半解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C、《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E、《喂一一出来》以真实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二、填写简答题:(27分)
10、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罗布泊( ) 干涸( ) 哂笑( ) 狩猎( )
1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和xù ( ) 迁xǐ( ) jiōn( )默
kuī( )探 dǔ( )信 móu( )取
12、如果把文中“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4分)
13、请仿写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3分)
例句:(1)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依照下面的例句的形式,请运用学过的比喻、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话。
例句:书籍是登山的拐杖,书籍是航海的巨轮,书籍是治愚的良药,世间上,有哪一个聪明的人不热爱读书呢?(4分)
仿句:
15、“如果再不珍惜水源,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公益环保广告令人深思,请以“环保”为话题,自创一副对联。(4分)
上联:
下联:
三、课内阅读:(55分)
(一)(18分)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6、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7、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18、“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9、“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20、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1、在文段中,找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并说一说它的作用。
(二)(10分)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22、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23、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24、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5、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26、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四、课外阅读:
撒哈拉的变迁(12分)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在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 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勇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者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脚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27、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8、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 )一一( )一( )一(沙漠)
29、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0、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启示。
原因:
启示:
(二)(15分)
为了揭开鸟类语言的秘密,科学家向大自然的鸟巢派出了不少“间谍”,这是一些袖珍电子仪器,包括能自动录音的微型窃听器,与此同时,科学家又用望远镜或录像机仔细观察巢中鸟的一举一动,把叫声和活动对照起来研究,并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应用这些方法,弄清了不少“鸟语”的含义。
1977年英国巴思大学生物学家哈维博士别出心裁地设计制造了一枚“电子鸟蛋”。它可以测出鸟孵卵时的声音等多方面的情况。
鸟类的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鸟语”的含义极为丰富,有寻找配偶的鸣唱,也有互相联络的歌声,还有报警、示威、恫吓敌害的叫声等等。
鸟类“语言”中也有“方言”、“土语”。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鸟类学家佛令博士发现,正像美国人讲英语、法国人讲法语一样,美国乌鸦的“语言”和法国乌鸦的“语言”也不相同。佛令斯用高质量的录音带,录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地方乌鸦的报警声,然后设法放给当地乌鸦听,它们会立刻飞走。可是。放给法国的乌鸦听,它们却无动于衷。反过来,播放法国乌鸦的报警声,宾夕法尼亚乌鸦也没有反应。看来,它们彼此“语言”不通。除了报警,其他像求偶、召唤、觅食等“语言”,法国和宾夕法尼亚乌鸦的“词汇”也不相同。
除乌鸦外,佛令斯在研究了海鸥以后,也发现有这种情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鸟类专家,对乌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编成一本《鸟类语言学辞典》。他们统计了二三千种的“语言”。
人类掌握了鸟语的秘密后,就有可能有目的地利用鸟语,定向地管理鸟类,使之为人类服务。在法国有人把乌鸦挣扎时的痛苦凄叫声用录音机录下。再拿到田间播放,临近的乌鸦听到这种声音就惊慌而逃。10天内,这群乌鸦再也不敢飞这个地方采。若用此法驱散群集飞机场的鸟类,避免飞机和它们相撞而失事,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利用益鸟求偶或合群的召唤叫声的录音,可引来益鸟,使它们啄食害虫,保护森林和庄稼。
31、本文可分三大部分,请在下面的序号内用“‖标出”。
1 2 3 4 5 6 7 8
32、第1段中,为了揭开鸟类语言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作答。
33、第6段画横线文字,说明了鸟类的什么特点
34、第8段中,运用了一个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35、请简要分析第4段中“极为”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A(“媲”音为“pi”)
2、B
3、C(“郭煌”应为“敦煌”,“混然一体”应为“浑然一体”。)
4、D(量:估量。绌:不足。)
5、A 6、A
7、1.C 2.B 3.A 4.B
9、E
10、11、略
12、不可以,因为原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表达了对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震撼人心。
13、示例: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14、只要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且正确,能围绕“友谊”的话题,语句通顺即可。
15、上联:防沙固土造福人类 下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16、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17、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18、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19、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21、如“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22、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23、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24、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25、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
26、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7、D
28、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 希树草原 干矿草原
29、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30、撒哈拉成为沙漠的原因是:(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撒哈拉犬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活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31、在2、3之间和7、8之间画。
32、(1)录取大自然的鸟巢中鸟的叫声; (2)观察巢中鸟的一举一动,把叫声和活动对照起来研究;(3)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所获得的大量数据。
33、鸟类“语言”中也有“方言”“土语”。
34、人类掌握了鸟语的秘密后,就有可能有目的地利用鸟语,定向地管理鸟类,使之为人类服务。
35、准确地说明了鸟语含义丰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