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听赏)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听赏)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21 22: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欣赏内容。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全曲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一个较长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自由、富有苗族音色特点的飞歌旋律,节奏舒缓,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晨曦初露、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快速,由两个主题构成。以明快、活泼的节奏,表现出苗族人们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赞美了苗族同胞勤劳、愉快的幸福生活。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充分聆听”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聆听、视唱、律动、探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感,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感受苗族音乐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内容: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欣赏的内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感受《苗岭的早晨》优美、欢快的情绪,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并引起对苗岭早晨的特定联想。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2. 通过聆听、模仿、伴奏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领会速度、情绪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3、能较熟练地演唱并记忆《苗岭的早晨》第一、二部分主题,并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第二乐段音乐情绪和结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感受苗族人们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情景。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演唱并记忆主题音乐。理解每个乐段音乐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法: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学法: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打击乐器、电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
二、情景导入
1、师:(出示微课)走进苗族——看苗景,听苗歌。提问:你看到的苗族是怎样的?听到的苗歌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说看到的苗族,听到的苗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苗族,感受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为欣赏乐曲做铺垫。引出_è??é??_《苗岭的早晨》。】
2、教师总结: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善良的民族,苗族的民歌音调高亢、嘹亮,他们的民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飞歌。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带有飞歌特色的民歌。
教师导语:我国作曲家陈钢老师以这首民歌为素材创作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板书:《苗岭的早晨》
三、完整欣赏《苗岭的早晨》
1、听赏全曲。思考: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生:说乐曲的情绪、速度(优美 慢;欢快 快;优美 慢)乐曲分为三部分。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变化,了解乐曲内容,分辨乐曲结构特点,整体感知。】
四、分段欣赏
(一)欣赏引子部分
师:播放乐曲第一部分。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从音乐中联
想到怎样的画面?
生:回答(速度:慢;情绪:宁静、优美;听到鸟叫声,想到苗岭晨曦初露,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
师:(出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唱主题旋律,感受飞歌音调特点。
1、师范唱。
2、指导学生听辨特色音b3。
3、学生听唱主题旋律。
教师总结:乐曲的第一部分情绪优美,描绘出生机盎然的苗岭景象。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运用“音乐的耳朵”感受音乐情境。听唱主题旋律体验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把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联想到的景象描绘出来。感受晨曦初露、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的景象。】
(二)欣赏第二部分
1、完整听第二部分
第一次听:
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速度是怎样的?(由慢渐快在不断的加快速度中达到高潮,戛然而至。)表现了怎样的场景?你能联想到苗族人们再干什们呢?启发学生联想到苗族人们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场景
第二次听:
师:用图谱表现音乐结构。问:音乐可以分为几个小乐段?哪两个乐段的旋律较相似?(5个乐段;第一和第三乐段相似)
生:讨论第三乐段的音乐特点。(有5乐句,从第三乐句加入打击乐器)随音乐用打击乐器( 串铃)表现第三小乐段音乐。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乐曲第二部分的情绪及结构特点;用图谱表现音乐结构可清晰形象的分辨乐曲的结构,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听赏活动,感受音乐由慢渐快在不断的加快速度中达到高潮,戛然而至。启发学生联想到苗族人们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场景。】
2、学习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第一主题
(1)播放音乐。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2)随音乐用图谱表现旋律。思考: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旋律有什么特点?(4个乐句;前短后长)
(3)听琴学唱第一主题。用lu哼唱旋律。(分辨3和b3的音高。感受苗族音乐特点。)
(4)为第一主题创编舞蹈,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3、第二主题
师:播放第二主题音乐(第四小乐段)。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旋律下行上行的变化特点。
生:随音乐模仿劳动的动作,感受小提琴模仿苗族人们劳动场景特点。
【设计意图:采用舞蹈、视唱、拍击节奏、打击乐器参与、声势表现等形式感受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场景。能哼唱并熟记乐曲主题旋律,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旋律的美感和肢体活动的快乐。营造自主参与、合作体验的学习氛围。】
4、完整聆听、表现第二部分
师生:边听边用舞蹈、唱旋律、打击乐伴奏、模仿律动等形式表现第二部分音乐情景。
教师小结:乐曲第二部分旋律由慢渐快在不断的加快速度中达到高潮,戛然而至。生动的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场景。
(三)欣赏尾声部分。
师:播放尾声部分。引导学生听一听尾声部分的音乐与那一部分相似(第一部分)力度有什么变化?(变弱)
教师总结: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小鸟的旋律由高到低,叫声越来越弱,速度也越来越慢,好像表现小鸟飞远了,山寨有恢复了宁静,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设计意图:对比听赏乐曲尾声部分,了解再现的结构特点。感受音乐力度变弱,速度也越来越慢,好像表现小鸟飞远了,山寨有恢复了宁静,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四)乐曲结构梳理。《苗岭的早晨》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引子——第二部分-结尾部分。《苗岭的早晨》描绘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熟悉全曲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表现乐曲
听到第一部分时,轻声哼唱并加入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听到第二部分第一主题时,学生随音乐舞蹈;第一主题重复变化时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听到第二部分第二主题时,用劳动的动作随音乐表现。
【设计意图:完整表现乐曲。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运用“音乐的耳朵”感受情境音乐,引导学生敢于创新,赏识学生的大胆创新,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丰富想象力和感受力、表现力。鼓励全体合作、自主参与,在积极活动中结束听赏。再现苗岭秀美景象,感受苗族人们的幸福生活,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结束课业。
板书设计:
课题: 《苗岭的早晨》
引子:慢速 节奏舒缓
表现了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气氛
第二部分:快速 节奏欢快、热烈
表现了苗族人民歌舞与劳动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慢速 第一部分的再现
描绘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