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阶段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阶段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2 20: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四)
(测试范围: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题号下面)
1.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和O3 B.11H和21H C. 146C和147N D.D2和T2
2.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半径极小的微粒。下列微粒中半径最小、质量最轻的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3.下列各种微粒的表示符号中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为
B.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为
C.NaCl的电子式为
D.N2的结构式为
4.为纪念门捷列夫,科学家将1955年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元素用符号“Md”表示,中文命名为“钔”。核素101258Md的质量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5.下列物质内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
A.N2 B.CCl4 C.NaCl D.Na2O2
6.下列物质溶于水,有离子键被破坏的是
A.NH4Cl B.HCl C.H2SO4 D.乙醇
7.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不正确的是
8.对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递变的一般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减小 D.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有7个周期和16个族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
C.如果已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由此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目前已知发现的第ⅣA族元素为5种,所以该族元素共有5种单质
10.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下列关于可燃冰(CH4·8H2O)中元素或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稳定性:CH4>H2O B.原子半径:O>C>H
C.CH4、H2O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 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11.某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它们可能位于周期表
A.第ⅠA族 B.第ⅡA族 C.第二周期 D.第三周期
1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与150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
A.14462Sm与15062Sm两者互为同位素
B.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相同
C.14462Sm与15062Sm是同一种核素
D.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13.49号铟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13×43%+115×95.7%=114.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铟原子一定有66个中子 B.某种同位素原子符号为49115In
C.95.7%是铟元素的百分比 D.铟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ⅢA族
1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第ⅥA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C.第二、三周期中的金属元素种类一样多
D.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
1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B.原子半径大小:Cl>Na>O
C.稳定性:HI>HBr>HCl>HF
D.还原性强弱:Cl->Br->I-
1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C.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 D.CaCl2中存在Cl—Cl共价键
17.下列物质所属类别及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氨水
过氧化钠
氯化氢
氩气
类别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单质
所含化学键
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
、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
非极性共价键
18.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甲~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甲<乙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甲>丁
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丙>甲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丙
19.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X
Y
Z
M
N
A.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N>M
B.金属性:Z>Y
C.原子半径:X>Z
D.X和M的原子序数相差10
2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21.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
Ba与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22.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右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403034534925A.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B元素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O、A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不止一种
23.已知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A2->C->B2+
B.C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
C.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A>HC
D.还原性:C->A2-
24.X、Y、Z、M、N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M同主族,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和N可以形成ZN2型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B.Z单质与冷水能剧烈反应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N
D.单质的氧化性:M<X
311785013081025.常温下,A是只含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素的单质,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甲、乙、丙和B、C、D都是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反应③为置换反应
C.常温常压下,Z的氢化物为气态
D.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物质或微粒:
①O2- ② ③NaBr ④H2SO4 ⑤Na2CO3 ⑥NaOH ⑦SiO2 ⑧Ne ⑨Na2O2 ⑩CH4
(1)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2)试举一例与②互为同位素的原子:_______。
(3)上述提供的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
27.(10分)X、Y、Z、W是常见的四种元素,X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Y与X同主族,单质为紫黑色固体;液态Z可用于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W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
(1)元素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Z在氧气中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的电子式为_ 。
(3)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溶液中存在Y单质: 。
(4)W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YX为一种红棕色液体,能与H2O发生反应:YX+H2O==HX+HYO,该反应属于 。
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28.(12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a~h表示)的原子半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a形成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如果c原子中含8个中子,则其原子符号为________。
(3)f为_____(填写“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用>表示)。
(5)a、b、c、d四种元素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中一种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
(6)用离子方程式证明h元素的非金属性比g元素强: 。
29.(10分)已知硅酸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而硅酸的碱金属盐易溶于水;硝酸易挥发。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①学生甲在实验中取了一段黑色的镁带,投入稀盐酸中,现象不十分明显,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乙用镁、铝的可溶性盐及一些其他化学试剂,进行实验也得出正确的结论,简述学生乙用的是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丙设计了下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他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B是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该实验的不足之处为 。
30.(8分)A、B、C、D、E五种元素,A、B、D、E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B、C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甲;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A
B
D
E
(1)AD2的结构式为 。
(2)D单质与热的浓KOH溶液发生反应3D+6KOH2K2D+K2DO3+3H2O,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实验室制备E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用电子式表示C2D的形成过程: 。
阶段检测(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A
C
B
A
C
A
D
C
D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B
C
D
D
B
A
A
D
B
一、选择题
1.B 【解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C 【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相对于原子核可以忽略不计。
3.A 【解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为1123Na;NaCl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书写结构式要省略未成键电子。
4.C 【解析】核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
5.B 【解析】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
6.A 【解析】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破坏离子键;HCl和H2SO4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破坏共价键;乙醇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不发生电离,没有破坏化学键。
7.C 【解析】卤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自上而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8.A 【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不变,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不变,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O、F除外);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9.D 【解析】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列,共有7个周期,16个族;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已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由此不能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是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He,还可能是第ⅡB族元素等;有的元素单质有同素异形体,如C有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同素异形体,元素的单质种类大于5种。
10.C 【解析】非金属性:O>C,稳定性:H2O>CH4;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有原子半径:C>O;H元素位于第一周期,C、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11.D 【解析】由题图可知,最高正价由+1~+7,最低负价由-4~-1,由于O、F没有最高正价,故这些元素应位于第三周期。
12.A 【解析】14462Sm与15062Sm两者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14462Sm与15062Sm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14462Sm与15062Sm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为不同核素;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2,中子数分别为144-62=82,150-62=88,中子数不同。
13.D 【解析】由题意可知,铟元素存在两种同位素,原子含有中子数分别为:113-49=64,115-49=66;质子数应位于左下角,符号为11549In;95.7%是铟元素一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比;铟元素核电荷数为49,核外电子数为49,最外层电子数为3,电子层数为5,位于第五周期ⅢA族。
14.D 【解析】第ⅠA族中含氢元素,其他为金属元素;第ⅥA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氧气为气体,其他均为固体;第二周期含金属锂和铍,第三周期含金属钠、镁、铝,金属元素种类不一样多;周期表中的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其中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为短周期。
15.A 【解析】金属性:K>Na>Mg,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KOH>NaOH>Mg(OH)2;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Cl>O;非金属性:I<Br<Cl<F,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I<HBr<HCl<HF;非金属性:I<Br<Cl,则对应离子的还原性:Cl-<Br-<I-。
16.B 【解析】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并不是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共价键;某些离子化合物中存在共价键,如NaOH等;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CaCl2中钙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只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17.B 【解析】氨水为混合物;Na2O2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氩气是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
18.C 【解析】甲、乙同周期,前者原子的核电荷数较小,其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静电引力较小,因此其原子半径较大;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甲<丁;丙位于甲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丙>甲;丙与丁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的丁的非金属性较强,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较强。
19.D 【解析】X、Y、Z、M、N五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则X位于第二周期,Y、Z、M、N位于第三周期。X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X为C,Y为Mg、Z为Al、M为S、N为Cl。酸性:H2SO4>HClO;金属性:Mg>Al;原子半径:C 20.D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为O,所以Y为N;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为Na;X原子序数最小且不与Y、Z同周期,所以X是H。原子半径:N>O;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属于强碱;氮气的氧化性比氧气弱;H、N、O可以组成HNO3等共价化合物,也可以组成NH4NO3等离子化合物。
21.B 【解析】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已知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所以Ba与水反应会更快;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C不导电(除了石墨),Si、Ge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上,都是半导体材料,但Sn、Pb都是金属,是电的良导体,推测不合理;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也逐渐减弱,已知HCl在1500 ℃时才分解,而HI在230 ℃时即分解,由此推测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两者之间;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与H2化合越来越容易,Si、P、S是第三周期从左向右相邻的三种元素,已知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因此P与H2要在高温时反应,推测合理。
22.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原子序数越大的元素越在外面,而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序数越大的元素,其原子半径越小;根据每一黑点对应的元素可知,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B对应的为钠元素,在短周期中,其金属性最强;A对应的为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H2O或H2O2。
23.A 【解析】由题意知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具有相同核外电子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A2->C->B2+;C为F元素,无正价,最高价为0价;F的非金属性大于S元素,所以HF的稳定性大于H2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有S2->F-。
24.D 【解析】由题意知X、Y、Z、M、N分别为O、Na、Mg、S、Cl。O、Na可形成Na2O、Na2O2;Mg与冷水反应很缓慢,与热水能较快反应;稳定性:H2S<HCl;氧化性:S<O2。
25.B 【解析】由题意知X为H,Y为C,Z为O,A可能为CH4,甲、乙、丙和B、C、D都是常见的物质,结合图中转化关系可知,B为CO2,C为H2O,D为CO,甲为H2,乙为C,丙为O2。
二、非选择题
26.(1) (2)(等) (3)⑤⑥⑨ ⑨ ④⑦⑩
【解析】NaBr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H2SO4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Na2CO3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CH4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27.(1)第三周期ⅦA族 (2)
(3)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有I2
(4)Mg+2H+==Mg2++H2↑ (5)c
【解析】X、Y、Z、W是常见的四种元素,X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X为Cl;Y与X同主族,单质为紫黑色固体,Y为I;液态时可用于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Z为Na;W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W的质子数为12,W为Mg。
(5)YX中Y为+1价,X为-1价,HX中X为-1价,HYO中Y只能为+1价,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
28.(1) (2) (3)金属 (4)O2->Na+ (5)NH4HCO3
(6)S2-+Cl2==S↓+2Cl-(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a是H,b是C,c是N,d是O,e是Na,f是Al,g是S,h是Cl。
29.(1)①未除去镁表面的氧化膜
②取镁、铝的可溶性盐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均产生氢氧化物沉淀,过量碱液可使生成的Al(OH)3溶解,而Mg(OH)2则不溶
(2)①Na2SiO3(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②CaCO3+2H+==Ca2++CO2↑+H2O
③未除去CO2气体中的硝酸气体
【解析】(1)学生甲取的黑色的镁带表面有氧化镁,与酸反应时现象不明显,应用砂纸将表面氧化膜去掉。学生乙根据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而氢氧化镁不溶来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2)学生丙利用硝酸与碳酸钙反应来验证非金属性:N>C;利用碳酸与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来验证非金属性:C>Si。
30.(1) (2)2∶1
(3)MnO2+4H++2Cl-Mn2++Cl2↑+2H2O
(4)
【解析】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则D为硫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A为碳元素,B为氧元素,E为Cl元素。B、C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甲,则C为钠元素。
(1)类比CO2可写出CS2的结构式。
(2)硫单质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由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