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历史人物评选报名表
{BDBED569-4797-4DF1-A0F4-6AAB3CD982D8}姓名
照片
朝代
籍贯
身份
事迹
郑和(原名“马和”)
明朝
“三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云南
七下西洋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评选报名表
{BDBED569-4797-4DF1-A0F4-6AAB3CD982D8}姓名
照片
朝代
籍贯
身份
事迹
戚继光
明朝
军事家
山东
抗倭战争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
一、郑和下西洋
时间?
次数?
1405——1433
7次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成祖朱棣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明史.郑和传》
寻找建文帝下落
宣扬国威
换取海外奇珍异宝
目的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追寻远航足迹
明
黄
河
江
大
亚
洲
洲
非
洋
度
印
东
海
海
南
太
平
洋
榜葛剌
印
度
占
城
暹罗
吕
宋
锡兰
孟加拉湾
湾
斯
波
苏
门
答
腊
浡
泥
南
洋
群
岛
苏
禄
伊
朗
南京
撒地港
柯枝
古里
忽鲁谟斯
霍尔本兹
阿丹
天方
木骨都束
三宝垄
新村
哇
爪
洋
西
阿拉伯海
郑和的航海路线
郑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华侨的主要聚居区
洲
非
刘家港
红
海
印度科泽科德
孟加拉国一带
马六甲一带
今越南中南部
阿拉伯的麦加
文莱
满剌加
思考:
1.郑和船队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方?
2.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哪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51.8米
24.5米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次数
7
4
人数
27800 人
1000-1500人
船数
共200余艘
17艘
船只大小
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长24.5米,宽6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时间早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郑 和
哥伦布
VS
(1)比欧洲航海家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榜葛剌
《榜葛剌进麒麟图》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放飞你的想像
条件
明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宋代以来造船业发达
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
郑和的个人魅力
统治者的支持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友好使者——郑和
这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英雄无畏的气概。世界航海历史上的无数先辈正是秉承这一传统而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宏伟计划的。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倭寇:
倭患:
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不断武装抢劫我国沿海地区。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登州
1.组建“____________”;
2. _______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
3.剿灭福建、______的倭患;
英雄事迹
戚家军
台州
广东
台州
福建
广东
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鸳鸯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个人魅力
军队素质
人心向背
悟胜利之道
思 考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
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
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抗倭英雄——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你毕生的真实写照,你的抗倭斗争保卫了祖国的海疆和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你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澳
门
的
别
离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冲突
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反映
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岭关的一张照片。铁岭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匾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文天祥抗元
1.“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会做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