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为多位数的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掌握比较容易。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就先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通过知识迁移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乏味。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将例题进行了改编,教学中将计算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讲授法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课前热身活动:抢答口算
老师出题,学生抢答
2、.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150×3= 175×2=
(2)用竖式计算:28×16= 6×128=
谁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6×128在列竖式时,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注意积的数位对齐。
列竖式时,要把数字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2.导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个数相乘的一些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李叔叔乘坐的火车从某城市出发,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行驶了12小时到达北京火车站,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有多少千米?
同学们,从这段话中你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要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应如何列式?
请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2、师:同学们列出了算式,那你能估计一下李叔叔出发的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老师巡视不同的估算结果)
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3、尝试笔算
分组讨论尝试
a.学生试做,指名板演,师巡视指导。
b.交流算法??指板演学生的竖式,师谈话:仔细看××同学的竖式,哪些同学和她写的一样,举起手来。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评价)谁还想说说?(评价)都听明白了吗?请把你的计算过程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c.巩固算法
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出示课件)笔算145×12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145的积是29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145的积是145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得1740,就是求出了什么?
3、比较归纳计算方法
(1)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注意积的数位对齐。
(2)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跟你的同桌相互说说。
(3)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现在数学王国的国王想邀请你们参加它们的智力大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请喊出你们的闯关口号(课件演示:智力大冲关,我要过全关)
1、请看第一关,(课件出示:算一算,填一填)
2、我们轻松的闯过了第一关,来看第二关。(课件出示:森林医生)
3、第二关也没有难倒大家,有请大家进入最后一关。(课件出示:解决问题)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顺利的通过了三关,我宣布大家今天闯关成功,我们来看看国王给我们准备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原来是一个宝盒,打开宝盒,哦,原来国王把学好数学的法宝送给了我们: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多思考!这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