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树叶中的比(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树叶中的比(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2 08: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树叶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种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使学生在探索并发现树叶中比的有关规律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树叶中比的有关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树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欣赏秋天千姿百态的树叶。
提问:你认识哪些树叶?又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树叶的形状)
小结:①树叶有大有小,有长长的,有圆圆的。
②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③相同的树,树叶虽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
2.?用数学的眼光看大自然。
提问: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树叶的形状,那可以怎么研究呢?
小结:①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
②算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
③算出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
二、探索实践。
(1)示范测量,掌握方法。
示范测量方法:沿树叶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最长部分的长度(不含叶柄),沿垂直于主叶脉方向量出树叶最宽处。
(2)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测量同一种树3片树叶的长与宽,并记录在表1中。
2.用计算器算出它们的比值。(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树叶的形状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比较同一种树叶的比值。
小结: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
5.师: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数字来表示(?????)叶的长与宽的比值。(平均数)
(3)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1.收集不同树叶的长与宽的比值。(板书:树叶和比值平均数)
2.综合大家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3.小结:比值比较接近的不同树叶的形状比较相似。
4.猜一猜,竹叶和马尾松叶的长与宽的比值大约是多少?你又有什么发现?
5.小结: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4)拓展练习
1.你知道吗?长和宽的比值越大,这个长方形就越长,就像松叶,如果长和宽比较接近,那比值就会接近1,树叶的形状就会接近圆形。
2.树叶贴画,大家肯定很熟悉,我们先来欣赏几张,然后同学们可以在平板上自己创作一幅美丽的树叶画。
三、回顾反思
1.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2.回顾实践活动,还有哪些体会或认识?
小结:是呀,大自然界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能发现许多数学现象和问题。如果平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想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测量、计算、比较是长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