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生物 8.2.4人的性别遗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生物 8.2.4人的性别遗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2 09: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入门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以前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另外,社会上某些地区的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情感目标
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
1.性染色体决定男女性别。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学难点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游戏环节的道具(纸杯、红绿小纸片)、
学生表演的道具(菜签、10元道具)。
2.学生准备:自编小短剧《重男轻女》、预习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模式
“ 211三案 ”引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1.从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男女的性别?
2.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引导学生对女主人公正怀的第四胎的胎儿的性别进行猜想,再次设疑:生男生女的几率各占多少? 观赏小品并对第四胎胎儿的性别进行猜想,思考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通过设疑使学生明确本节知识框架,让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心进入新课,产生求知的动力。
探究人类染色体的组成 1. 1.引导学生结合书上37页的图片 阅读上面的文字,并完成对应 应习题。
2.
2. 2.引导学生对比男女体细胞中第 23对染色体的差别。
3.引导学生观察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4.呈现电镜下的性染色体真实图片并设疑 1.研读教材,明确不同时期的科学家研究成果。
2.得出结论:
性染色体决定男女的性别。
3.明确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男—22对+XY;女—22对+XX
4.仔细观察,找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主要区别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捕获信息的能力。
探究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展示生殖过程中一对染色体的传递示意图,再换成23对,引导学生总结人的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通过观察,了解成对的染色体要发生分离,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 回顾旧知,从而更好的引出新知。
探究精子和卵细胞种类及其染色体组成 结合人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和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设疑:男性可以形成几种精子?女性可以形成几种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游戏、模拟受精过程,验证生男生女比例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设疑: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如何?生男生女的比例各占多少?
2.公布游戏规则。
3.巡视参与学生游戏。
4.归纳总结: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生男生女比例均等,生男生女比例接近1:1。
5.对小组男女比例不是1:1统计结果进行解释。
6.指导学生用生男生女图解进行解释。 各小组依据规则分组进行游戏;
各小组向老师主动汇报男女比例统计结果;
各小组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主动完成生男生女图解。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树梳理 采用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巩固记忆。 使学生明确本节考点。
随堂训练 环节一:创设“帮助蜡笔小新答题闯关”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完成我市生物结业考题的训练;
环节二:创设“摘红纸条答题有奖”的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中考名题的训练;
环节三:通过学生表演的《重男轻女》小短剧引导学生完成能力提升、情感体验环节。 认真思考,积极作答
表演小品《重男轻女》 创设各种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部分选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性染色体的不同
男---XY 女---XX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