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听赏《苗岭的早晨》,哼唱苗家飞歌旋律,了解小提琴的音色,并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2、知道苗族音乐特点,能较熟练地演唱并记忆主题音乐。
3、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和作曲家陈钢,引导学生对苗族音乐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引子, 以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晨景春色之中。接着,小提琴吸收二胡的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的乐段组成。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部分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钢琴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生动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紧缩再现。由于这个再现有很大的压缩,因而起尾声作用,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所以更应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兴趣,在欣赏中扩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延伸与扩展。了解速度、节奏、曲式结构、演奏形式等方面,多给学生一些视听结合的机会,多给学生提问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有一定知识扩展后逐渐学会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哼唱飞歌主题,感受飞歌的色彩音。
2.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方法:体验法、感受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1.复习歌曲《唱山歌》。
2.导言:刚才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民族?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走进苗族,苗族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来了解这美丽的苗族山寨。
3.简要介绍苗族。
苗族聚居在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音乐和服饰,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歌舞节——芦笙节。过节时,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围聚在山坡或广场上,吹起了芦笙,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苗族舞蹈。听苗家飞歌欢迎你。
4.唱苗家飞歌,生哼唱飞歌旋律。(师范唱)
师:我们也来学唱飞歌,飞歌的节奏自由、比较复杂,其中1- b3是飞歌的特性音调,只要你们记住这535唱准 b3你就成功了。悠扬的飞歌欢迎你来到了苗家山寨。
二、初听全曲,完整欣赏
1.今天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具有飞歌特性的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我们一起来听听乐曲是怎样表现苗岭早晨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欣赏。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板书: 《苗岭的早晨》
2.教师归纳小结。
师:你们能听出小提琴、二胡、笛子、钢琴这么多乐器的音色真是不简单啊孩子们,这首乐曲是由小提琴吸收二胡的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方法,模拟各种鸟类在晨曦中的鸣叫,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所以,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
3.介绍小提琴(课件出示)
三、分段欣赏
1.聆听第一部分
师:让我们来听第一部分,我们用“A”来表示,听听第一部分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听,你发现了什么?
⑴这段音乐与飞歌有什么关系?能不能随音乐哼出来?它表现了苗岭的早晨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呢?(播放音乐)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
⑵再次聆听(边听边划旋律线)。
2.聆听第二部分
师:生活在这风光秀美的山寨,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紧接着听听第二部分音乐,用B来表示。这部分音乐由2个主题我们先听听1主题(播放音乐欢歌主题)
那这段音乐情绪?表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
⑵填词演唱(拍手)。
⑶听2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听辨音区、节奏、情绪的特点。
(4)完整地表现这段音乐。
3.聆听第三段主题音乐
师:仔细听听第三部分音乐,音乐有什么变化?与哪部分相似?
4.小结并介绍作曲家陈钢
这一段音乐与第一段相似,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于这个再现有很大的压缩因而起到尾声的作用,同时与第一段前后呼应,使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又一次重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首乐曲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作曲家陈钢在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四、完整欣赏并表现音乐形象
用你们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现这首乐曲,体验苗岭春晨的秀丽景色和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喜悦之情。
五、检测评价
出示这节课的相关问题,请学生回答。
曲名…… 作者……
乐曲分几个部分…… 苗族飞歌的色彩音是……
乐曲的情绪…… 请同学们哼唱一个主题……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苗族,唱了飞歌,让我们感受美丽的山寨风光,体验了民族风情,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最后,请同学们哼唱欢歌主题。走出教室,下课。
板书设计:
苗岭的早晨
飞歌 b3 小提琴
A B A1
优美、安静 欢快、热烈 优美、宁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以欣赏课标准要求为准,对这节课做了以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充分聆听”的特点,课的导入我从复习本单元第一首歌曲《唱山歌》引入,让学生们复习演唱少数民族歌曲,从而过渡引出苗族,了解一些苗族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进而导入了本节课的教学——了解飞歌,通过师生学唱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趁着学生学习情绪兴奋,很自然的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向这首飞歌改编成的另一首乐曲《苗岭的早晨》。欣赏时采取视听结合体验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进一步推向高潮。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聆听中寻找答案,注意聆听音乐主题旋律是否有前面所学的飞歌旋律,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主旋律的印象。在分段欣赏的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兴趣,我还设计了“画旋律”、“找相同句”、 “填词演唱”、“随音乐舞蹈”的形式以实现本节欣赏课音乐知识的教学。再次聆听整首歌曲,我设计了表演实践环节,给学生以整体美的感受。为了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在课的结尾部分我设计了检测实践环节,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及曲式结构,在学生愉快的歌声与表演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我认为本课的不足:1、在欣赏过程中,我说的过多,打乱了学生思维。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表扬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我做得不是很到位,激励性语言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