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调
教学内容:欣赏课《京调》
教材版本:小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京调》,感受器乐曲中的京剧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音乐、看视频,能听辨出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能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段落。
3.知识与技能:能唱简谱或用噜来唱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并能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段落,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教学难点:记忆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教学用具:相关课件、钢琴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听戏猜剧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戏曲,你听听这段戏曲属于什么剧种?教师跟伴奏有表情的来演唱《苏三起解》。(点课件)
生:京剧等等。
点明课题,初次聆听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器乐曲《京调》,这首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根据刚才老师演唱的京剧唱腔《苏三起解》改编,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听的时候咱们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这首器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二是这首器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教师播放课件)(板书《京调》)
生:自由回答:笛子等。欢快活泼的情绪,愉快的情绪等等。
再次聆听《京调》
师:除了主奏乐器,你还能听出其它的伴奏乐器有什么吗?这次让我们再仔细听听伴奏乐器都有啥?
生:二胡、琵琶、扬琴等。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乐器,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器乐演奏的这首京调的视频,是否有这么多的乐器呢?(师播放课件)
师:这些演奏家们演奏的真好啊,我们来认识一些这些主要的乐器。
师:出示课件图片介绍主奏乐器是竹笛、伴奏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鼓板等等。
四、分段聆听
1.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乐曲一直是快速的吗?生:不是。师:一直是慢速的吗?生:不是。有时快,有时慢。师:听得真仔细,乐曲分为一快一慢两个主题。
2.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这两个主题,书上只给了主题的部分曲谱,师:我们来唱唱这两个主题。(课件出示)我们跟琴来唱一唱,在唱之前我们做发声练习。
师:(点课件)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主题A和主题B分别从速度上、节奏上、情绪上有何区别呢?咱们先听完两个主题旋律后再选择连线。生:举手回答连线题。A主题速度较快;节奏紧凑;情绪欢快活泼。B主题速度稍慢;节奏舒展;情绪悠扬抒情。
4.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哎,(纳闷地口气)在主题A前面那一点音乐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生:引子;前奏。在曲子的最后那一段音乐又叫什么呢?生:叫尾巴,尾声。师总结:确实如同学们所说前面这点叫引子音乐,是引出音乐的意思。后面的叫乐曲的尾声。
五、整体聆听
1.师: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能准确地听辨A和B主题旋律(点击课件)
师:听到A主题旋律,请男同学们左手叉腰,右手单山膀手位。听到B主题旋律,请女同学们做兰花指手位并做柔美的穿针引线的动作。(师放心的让孩子们自己去听,若听不出来,老师再引导动作,老师可提前示范走圆场的动作走小碎步。)生:随音乐原位做动作。
再次整体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听得很准确,想不想跟着乐曲来走一走啊。生:想。师:引子部分,咱们就强拍拍手心,弱拍拍手背。听到主题A,男生就做走圆场加上山膀手位。脚步要大步走吗?生:不是,小碎步走。师:听到主题B,女生就做柔美的兰花指穿针引线的动作。听到尾声,我们慢慢抬水袖手,慢慢抬头翻转手腕亮相。
师:主题A出现了几次?生:3次。主题B出现了几次?生:2次。
生:跟音乐一起做,老师适当引导。
师:相信同学们对整首曲子已经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了吧,那咱们一起来把各段的顺序写出来,这也是整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引子+A+B+A+B+A+尾声。(板书:曲式结构,点课件)
京歌拓展
同学们,加入京剧元素的歌曲就是京歌,例如我们爱听的《唱脸谱》,今天老师又推荐给同学们一首王泓翔小朋友唱得《梨花颂》。(点课件)生:仔细聆听。
七、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欣赏了《京调》这首民乐合奏曲,能准确区分段落和情绪。京剧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了解京剧、传承京剧。全体随音乐走圆场出教室。(男孩子右手单山膀手位走圆场,女孩子双手兰花指小碎步走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