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
《华盖集》
散文诗集:《野草》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关于《山海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共十八卷。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黄帝战蚩尤” “鲧禹治水”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女娲补天”等。
《山海经》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1.整体感知,概括出本文主要事件
2.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
骇 惶急 疮疤
掳 渴慕 霹雳
悚 诘问 惧惮
hài
huáng
chuāng
lǔ
mù
pī lì
sǒng
jié
dàn
学习活动一
默读全文
概括出文章围绕阿长写的事情。
1.“阿长”称呼的由来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令人厌烦的规矩
5.讲“长毛”的故事
6.为我买《山海经》
详写
学习活动二
通过这些事情的描绘,你觉得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呢?
从____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________的人。
1.“阿长”称呼的由来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令人厌烦的规矩
5.讲“长毛”的故事
6.为我买《山海经》
出身卑微
饶舌多事
粗俗、不拘小节
渴望平安,真诚善良
无知、淳朴
热爱、关心孩子
典型事件 人物性格
表现
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幸福的底层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饶舌多事,粗俗,但又淳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
长妈妈形象:
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
变化?(线索)
先抑后扬、详略得当
敬爱
感激
怀念
不大佩服
主要事例: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
感情变化:
(线索)
不耐烦
空前敬意
敬意消失、憎恶
新的敬意
祝福、怀念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长妈妈的一些事情,刻画了长妈妈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虽然她多事、粗俗、无知,但是真诚、善良、富于爱心,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感激、怀念之情。
寻找“阿长”:
——回想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我”的感情变化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先
抑
后
扬
实在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喜欢“告状”
写作手法
阿长性格
事
(1)“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3)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深入:综上所述,作者详写买《山海经》的意图很明显了。同学们,你们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件事呢?
明确: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这怎么能不使作者怀念呢?
憎恶、讨厌
儿时心理:
现时眼光:
怀念、同情
双重眼光
为什么题目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抑笔
好奇
现时口吻、亲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