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复习学案
【考纲要求及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理解经度、纬度的分布及重要
经纬线的地理意义;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4、知道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
5、
说明北半球四季的变化;比较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了解五带的划分。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复习
1、地球的形状
关于地球的形状的说法: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尤壳之裹黄----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
现代宇宙观测证明:地球是一个
2、地球的大小
经线
约6
371千米
纬线
约4万千米
赤道周长
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A
地球表面积
B
3、地球仪和经纬网
认识地球仪:在图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名称
⑴、纬线的概念:纬线指示
方向,所有纬线长度
(相等、不等)最长的纬线是
,长
千米,纬线是
(
圆、半圆)
⑵、划分南北纬的界线是
南纬用
字母表示。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3)、人们规定,
为低纬度地区,
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4)、经线的概念
。经线指示
方向,经线是
(圆、半圆),所有经线长度
(相等、不等)
(5))、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是
。东经度用
字母表示,西经度用
字母表示。
(6)、划分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
。
(8)在下图中标注剩余经线的度数和东经、西经的范围。
(9)、补充画出东西半球范围图并标注东西经度的范围
4、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第一幅图中A在B的
方向
第二幅图中A在B的
方向,C在B的
方向,C在A的
方向
第三幅图中A在B的
方向,C在B的
方向,C在A的
方向
【合作交流】
学生利用地球仪交流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精讲点拨】
点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及疑点
【当堂检测】
A:(1)在括号里填注: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
道。
(2)在图中用红笔画出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分界线,并标注出相应的度数。
(3)从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看,北京市(39040’N,
116020’E)位于
纬度地区。其所在的半球属于
(南、北)半球与
(东、西)半球。
(4)从图中纬度变化可知,纬度自赤道向两极依次
(增加、减少)。从北半球看,纬度自北向南依次是
(增加、减少)。从南半球看,纬度自北向南依次是
(增加、减少)。
B:
(1)用红笔加粗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并标上度数。
(2)图中所有圆弧都是
线,并相交于
,都指示
方向。
(3)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度数依次依次增大,成为
经,最大的经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