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1 22: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以下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明末社会流行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见,人们欢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
A.“闯王”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B.起义军兵强马壮、势如破竹
C.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D.“闯王”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3.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李自成起义军
B.吴三桂率领的明军
C.皇太极率领的清军
D.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队
4.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5.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明朝将领是(  )
A.多尔衮
B.皇太极
C.吴三桂
D.努尔哈赤
6.下列对明朝灭亡原因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
A.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B.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
C.清政权乘机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D.明朝政治腐败
7.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某次农民起义的学习卡片。该农民起义发生在(  )
A.元朝末年
B.明朝初年
C.明朝中期
D.明朝末年
8.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明朝末年的什么现象(  )
A.政治腐败
B.结党营私
C.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D.法纪松弛
9.
17世纪的中国,硝烟弥漫,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了一个皇帝,中国的政坛上进行着残酷的权力争夺。
材料二
(1)北京城里“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的是谁?
(2)“杀进来了一个皇帝”是指哪一事件?
(3)对比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析这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感悟。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树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备陈大饥疏》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1)材料一记录了明朝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当时的受灾农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作用。


1.D 
2.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根据“闯王来时不纳粮”可知,人们欢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故C正确。
3.A 解析: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4.C 5.C
6.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灭亡的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官府催征如故,最终引发了农民大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是在明朝灭亡后,故选C。
7.D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片材料的解读。依据图片“均田免赋”“大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D项正确。
8.C
9.(1)“自杀的皇帝”指的是明朝的崇祯帝;“逃跑的皇帝”指的是李自成。
(2)清军入关。
(3)“闯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此,李自成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而崇祯帝统治时期,即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向民众加派赋税,灾害之年也催征如故,使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其统治被推翻。感悟: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拥护,国家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
10.(1)庄稼颗粒无收,人民食野草、树皮和石块充饥,灾难深重。
(2)陕西北部的旱灾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3)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