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上第5章第1节:教学设计07【长度和时间测量】
课题: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常用单位.
2.知道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3.能根据日常生活估测长度.
4.能正确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长度的单位及刻度尺的使用。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的换算,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引入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然后多媒体视频展示有关物体的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位置总是随着时间在变化,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学会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引入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新授:
活动:
5.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请你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他们的长度。
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记录你的做法。
板书:
(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的进率及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介绍图5-4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活动
5.2 观察刻度尺
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
1.它的量程是_________
2.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测量长度的工具
板书: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是否磨损).
正确使用方法:会放 会看 会读 会记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
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信息快递:
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
生活*物理*社会
有趣的人体尺度
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6厘米,就知道罪犯的身高大约是180cm. 侦察员根据什么原理来破案
知识点介绍:
(1)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2)拳头的周长很接近脚长
(3)手肘的周长接近脖子周长的一半
(4)两臂平举中指之间的距离接近于人的身高
三、课堂小结 :
(一)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米
2.常用单位为:千米、分米、厘米等
3.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观察:
2.使用方法要做到四会:
会放、会看、会读 、会记。
四、练习:
1.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
2.请帮下面的单位找到适合的位置
某同学的身高为1650___ km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为75__ m
10个氢原子的长度是1___ dm
昆山到苏州的距离为35__ l.y.
教学楼的高度为21.0____ nm
织女星距离地球26.4____ um
教后反思:
本节由于内容比较多,因此要分成2-3节课来完成。分成长度的单位及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及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的使用、时间的单位及测量三部分。
这节课是成功的,达到了教学要求和目标,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处理好了两个问题:
一是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长度单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让他们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所学内容,也就是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内容,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是需要先知道的。因此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 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 积极地学了道路。例如,让学 生用橡皮、笔等不同的工具.测量课 桌的长,逐步体会到,用这些物体来 测量不方便,应该有一种统一的单位 来进行测量.然后主动地投入学习长 度单位的活动之中。
二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最基本的测量工具,尽管物理测量会涉及各种不同的量和测量工具,但在技能和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需要知道记录数值和单位等,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活动中.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泰州市大冯初级中学 李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