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科必修3模块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毛泽东的某文献如下论述:“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文献应该发表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2. 1956年,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工业、运输业、农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了关于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篇报告( )
A.探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道路
B.致力于理顺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C.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讨论了经济问题而非国家政治生活问题
3. “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这些创造性的科学概念的提出表明( )
A.中国革命道路具有特殊性????????B.马列主义不符合中国具体国情
C.毛泽东思想照搬马列经典????????D.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4.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的意义在于( )
A.纠正了长期的“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D.推动了上海浦东的对外开放
5.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是( )
A. 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市场经济
B.俄国 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计划经济
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 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6. 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它( )
A.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C.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D.肯定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7. “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 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 )
A.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 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 )
A.“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10.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陆定一在会议上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这说明( )
A.“双百”方针已成为科学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B.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C.当时在科学文化创作领域存在偏激现象
D.中共中央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1.表1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表1
时间
高考参考生人数(万人)
高中毕业生人数(万人)
高校招生人数(万人)
录取比例(%)
招生方式
备注
1958年
?
21.9
26.5
121.0
统一高考
高二学生亦可参考
1962年
?
44.1
10.7
24.3
统一高考
有文化科名试,但只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3年
?
?
15.3
?
推荐制
?
1977年
573
?
27
4.7
统一高考
(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无)
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
B.1962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
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
据。据此可知,院系调整( )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高校总数
211所
182所
综合大学
55所
13所
工科院校
33所
39所
师范院校
12所
32所
农林院校
17所
29所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13.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国家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 )
A.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B.结束了教育界“左”的错误
C.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14.在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哈尔滨市外侨学习班的苏侨教员说:“中国有了原子弹,美国就不能横行霸道了(晃晃肩膀),这回美国老实一些了(做了个下蹲动作)”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
A.可以对西方国家进行核打击???????B.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C.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D.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5.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总统约翰逊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苏联和英国也表达了类似态度。而法国某官员则说:“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这说明( )
A.美法同盟关系已经破裂????????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美苏关系实现全面缓和????????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16. 被西方赞叹“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并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自主研发大客机顺利升空
17.普罗泰格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由此可见,普罗泰格拉( )
A.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差别?????????B.提出了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C.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D.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18.寓言《熊与隐士》:隐士和熊是好朋友。一天,熊正守护在林间睡着的隐士,为他驱赶蚊蝇。这时,一只苍蝇来叮隐士的额头,无论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怒了,举起一块石头狠砸苍蝇,苍蝇被砸死了,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两半。能用来说明该寓言道理的是( )
A.美德即知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D.挚友如异体同心
19.中世纪的绘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教绘画技法的改变?????B.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
C.绘画揭示了自然人性?????D.科学方法融入了艺术
20.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他们……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据材料可知( )
A.新航路开辟后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B.人文主义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C.工业革命后社会拜金主义思潮的举起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
21.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广大民众?? B.资产阶级?????C.教皇教士???D.封建领主
22.马丁·路德说:“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 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马丁·路德 这样说的目的在于( )
A.否定天主教会存在的合理性???????B.号召人们放弃天主教信仰
C.鼓动天主教徒退出天主教会???????D.批判天主教会,宣传宗教改革
23.有学者认为: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壮大,关于信仰的公共论战也随之结束,巫术与占星学消亡不见,人们不再轻信天堂与地狱实际存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想王国”蓝图????B.启蒙思想家倡导建立民主政体
C.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宗教走向消亡?????D.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24.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君主立宪制
25.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的权力在下降,皇帝的权力在上升 B.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C.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D.教皇的权利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26.近代以来,西方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的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A.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B.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2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项权力之间分权制衡,才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三权分立”学说成为(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B.洛克分权学说的重要来源
C.资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D.民主制度实现的最佳理论
28.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29.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据此可知,启蒙思想( )
A.宣传了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B.在与时俱进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C.认为理性对科学有推动作用????????D.强调人应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
30.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 相互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信仰自由???B. 教随国定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材料一: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唐海英《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三: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毛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的实践成果。
请指出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外国学者做出积极评价的依据。(4分)
(3)请指出两位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共同道路是什么?(2)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材料一: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6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结合,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计算机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
“辽宁”号航母正式列入人民海军
标明中国海军航母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2分)
(3)材料二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5分)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2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材料一: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文献资料
内容摘要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从现代民主政治来看,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汲取思想的共同来源。
福泽谕吉《劝学篇》
发展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说,提倡日本的自由人格,并根据《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使日本文明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1500年前后……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结”的?(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西欧思想革命对欧美、亚洲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高二历史科第二次阶段考试必修3模块试卷参考答案
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C
A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D
B
C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B
A
A
C
B
D
A
31.【答案】(本题10分)
(1)成果: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分)
②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或建立新中国)。(1分)
内涵:①胸怀理想,坚定信念;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④群众路线等。(任2点2分)
依据:①实行改革开放。(1分)②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分)
③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1分)
④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1分)
共同道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的道路。(2分)
32.【答案】(本题10分)
背景: ①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综合国力的较量;(1分)
②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分)
③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我国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科技兴国的经验;(1分)
④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1分)
(2)启示: 明确政府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权利和责任(宏观管理);(1分)
正确处理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1分)
(3)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1分)
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1分)
影响:①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两点2分)
33.【答案】(本题10分)
(1)特点:持续时间长;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借用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2分)
历史背景:①工商业经济的发展;(1分)
②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1分)
③教会压抑人性(宗教神学控制人们思想)。(1分)
主张: 在经济方面:主张自由放任;(1分)
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1分)
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1分)
新高度:①从对人性的尊重发展到崇尚理性,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1分)
②把反封建神权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高度。(1分)
34.【答案】(本题10分)
(1)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3分)
说明:①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条件;③新航路的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2点2分)
影响:对欧美:(3分)
①政治上: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②经济上: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上: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亚洲:推动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日本明治维新。(2分)
(或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