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瑾
认识秋瑾
秋瑾(1875—1907),女,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初读诗歌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
秋瑾
读诗歌,猜测诗人情感。
不想做贵妇人
心忧祖国
知音难觅
……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意。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感受诗人情感。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品读诗歌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京华”点明地点,在北京城。“中秋佳节”点明创作时间和环境。
中秋佳节本是家家团圆的节日,但作者,因与丈夫道不同,而离家出走。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家家团圆的快乐,反而感慨“早又是”,转眼间又到中秋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四面歌残终破楚”,巧用“四面楚歌”典故,表达自己心忧国难,并终于冲破家庭藩篱,走向革命道路。“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婚姻生活,只剩下徒然地思念娘家,表明其婚姻生活是不幸福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实则是遵从封建道德标准,不问家国天下)。“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面锦衣玉食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并不留恋,反而是充满蔑视,透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情感尽在其中。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平生与人相处,一副火热肝胆,一副男儿英雄形象。但世俗又怎么能理解一个女子的侠肝义胆呢?“俗子胸襟谁识我?”发出震撼人心的感慨。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挡作者探索的脚步,这只不过是英雄所经历的磨难罢了。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青衫湿”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此悲叹自己无知音的痛苦。但这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情感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人情感。
上阙
冲破藩篱
坚决
矛盾
下阙
以身许国
豪情
苦恼
投身革命
知音难觅
梦醒后无路可走,初入革命的迷惘,但并不自怨自艾。
诗人在词中以男子自许,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唱出一个女英雄的高亢壮歌,抒发她决心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愤。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拓展延伸
再读秋瑾诗词,感悟英雄情怀。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
先烈已逝
岁月静好
吾辈学子
更当自强
复兴中华
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