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重庆市垫江八中25.3.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学案(九年级上)
自学目标:
1.了解模拟实验在求一个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模拟实验。
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集体合作意识,丰富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思想。
重、难点:
1.理解用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
2.会对简单问题提出模拟实验策略。
自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盒子中有白色乒乓球8个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为求得盒中黄色乒乓球的个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次摸出一个乒乓球记下它的颜色,如此重复360次,摸出白色乒乓球90次,则黄色乒乓球的个数估计为 ( )
A.90个 B.24个 C.70个 D.32个
2.从生产的一批螺钉中抽取1000个进行质量检查,结果发现有5个是次品,那么从中任取1个是次品概率约为( ).
A. B. C. D.
3.某人把50粒黄豆染色后与一袋黄豆充分混匀,接着抓出100黄豆,数出其中有10粒黄豆被染色,则这袋黄豆原来有( ).
A.10粒 B.160粒 C.450粒 D.500粒
4.某学生调查了同班同学身上的零用钱数,将每位同学的零用钱数记录了下来(单位:元):2,5,0,5,2,5,6,5,0,5,5,5,2,5,8,0,5,5,2,5,5,8,6,5,2,5,5,2,5,6,5,5,0,6,5,6,5,2,5,0.
假如老师随机问一个同学的零用钱,老师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
A. 2元 B.5元 C.6元 D.0元
投篮次数n 8 10 12 9 16 10
进球次数m 6 8 9 7 12 7
进球频率
5.某篮球运动员在最近的几场大赛中罚球投篮的结果如下:(1)计算表中各次比赛进球的频率;(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为多少?
二、自主学习:
1.在抛一枚均匀硬币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硬币,则下列可作为替代物的是 ( )
A.一颗均匀的骰子 B.瓶盖 C.图钉 D.两张扑克牌(1张黑桃,1张红桃)
2.不透明的袋中装有3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2个为白色球,另一个为红色球,每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研究恰好摸出红色小球的机会,以下替代实验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用3张卡片,分别写上“白”、“红”, “红”然后反复抽取
B.用3张卡片,分别写上“白”、“白”、“红”,然后反复抽取
C.用一枚硬币,正面表示“白”,反面表示“红”,然后反复抽取
D.用一个转盘,盘面分:白、红两种颜色,其中白色盘面的面
积为红色的2倍,然后反复转动转盘
3.小颖有20张大小相同的卡片,上面写有1~20这20个数字,她把卡片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每次从盒中抽出一张卡片,记录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3的倍数的频数 5 13 17 26 32 36 39 49 55 61
3的倍数的频率
(1)完成上表;
(2)频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什么值左右?
(3)从试验数据看,从盒中摸出一张卡片是3的倍数的概率估计是多少?
(4)根据推理计算可知,从盒中摸出一张卡片是3的倍数的概率应该是多少?
4.某篮球队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甲的3分球命中率是70%,运动员乙的3分球命中率是50%. 在一场比赛中,甲投3分球4次,命中一次;乙投3分球4次,全部命中. 全场比赛即将结束,甲、乙两人所在球队还落后对方球队2分,但只有最后一次进攻机会了,若你是这个球队的教练,问:(1)最后一个3分球由甲、乙中谁来投,获胜的机会更大?(2)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三、随堂练习:
课本P145~P156页1~5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