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棉花姑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棉花姑娘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2 21: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一下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棉花姑娘生病了,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来给她治病,最后七星瓢虫把病治好了。细读文本,我们发现本文的语言浅显易懂,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阅读障碍,2——4自然段结构相同,因此第一次的对话作为重点教学,不仅要读懂对话(培养读懂一句话的能力),还要读好对话(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语气和医生不好意思的语气),后两组对话则可放手,让孩子们在同伴的合作下完成。在这样的解读下,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学情,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多形式地认识生字和理解“可恶”等词上,把读好请求的语气和“初步读懂一句话”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多形式地认识生字,理解“可恶”、“斑点”等词,会写“请”。
2.?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初步培养孩子读懂一句话的能力,同时读好请求和不好意思的语气。
3.?借助读一读,词条拉拉手的方式,会说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教学重点:多形式地认识生字,理解“可恶”等词,会写“请”。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孩子读懂一句话的能力,同时读好请求和不好意思的语气。
教学准备:
PPT、四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词条、磁性书写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棉花图片)师:小朋友们,图画里的是——(师板书:棉花)是的,棉花是一种植物,怪不得棉的偏旁是——读词,正音。
2.后面还跟着一个词儿呢!(师板书:姑娘)?指名读,正音。(教师评价)
观字形: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两个字——??女字旁。是的,姑娘是指女孩子,我们班里的小姑娘举举手!?
3.我们一起读课题,关注两个轻声。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过渡:棉花姑娘听到小朋友们这么亲切地叫她,她有话对我们说呢!
1.听:(老师戴着棉花的图片作头饰)小朋友们,我的故事里藏着好多生字朋友呢,你都找出来了吗?要求:一边圈,一边读。
2.反馈交流:我们来看看这个孩子找的,其他孩子边听边校对自己找的生字,有漏下的赶紧补上去。
3.全找出来的小朋友把背挺一挺。听,棉花姑娘又有话对我们说了。(老师又戴着棉花的图片作头饰)小朋友们,你们一定把生字朋友都找出来了吧,不过这些生字可不是孤零零的呢,他们都是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比如,姑和娘就组成了“姑娘”这对好朋友,其他的生字你能帮他找找朋友吗?赶紧用横线画下来吧。注意“一边划,一边读。”
4.反馈,读词
姑娘?蚜虫?盼望?治病?啄木鸟?斑点
(预设生成:
“斑”字和“班”字的区别。)
(指名读???同桌读???开小火车读
教师评价)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词语都认识了,让我们赶紧去认识棉花姑娘吧。
请小朋友们读读故事的第一段,争取把每个字都读对,再数一数有几句话,标上句序。
生自由读。?
交流反馈:?指名读,正音.?(教师评价)?
长句停顿指导。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棉花姑娘怎么了?
1、交流有关“蚜虫”的信息(从文字到画面)
瞧这个“蚜”,左边虫字旁,表示这是一种——右边读作——,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你们认识蚜虫吗?【会飞,身上长着刺,专门吸树叶里的水分,常常把树叶里的水分吸干,树叶就枯萎死亡了。】
学习新词“可恶”:???这样的蚜虫真是太——???????
读短语:可恶的蚜虫??(指名读,读出可恶的感觉???齐读)
蚜虫这么可恶,对植物来说,它就是一种害虫。害虫有很多,叶子上的蚜虫只是其中一种。
有感情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教师评价朗读:听出来你也不喜欢蚜虫】
2、眼看着蚜虫就要把叶子里的水吸光了,这时候的棉花姑娘,心里——
你来读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教师评价:你把“多么盼望”四个字读得重重的,在替棉花姑娘着急呢!】
3、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同桌读: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给同桌听,如果他把可恶的蚜虫和棉花姑娘着急的心情都让你感受到了,你就给他点个赞吧!
有多少小朋友得到了赞?请这些孩子起立,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再读,训练说话(医生的本领)
1、棉花姑娘生病了,都来了哪些医生呢?请你再去读读故事,把医生的名字圈一圈。
2、校对医生名字,学习新词。
“七星瓢虫”:知道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吗?随机学词:斑点?
3、这么多医生,他们都有什么本领呢?
燕子
??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随机教学“啄”:“啄”的这一点像什么)??
?青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蚜虫
4、相机板书,小朋友们,左边一列都是医生,右边一列都是医生要捉的害虫,你看:这3个短语有什么特点?能不能把蚜虫也改成这样的短语?(叶子上的害虫)
5、老师把医生和他们的本领都写在词条上,你能把这两张词条上的内容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6、学着老师的样子,请同桌互相配合,一个人先抽出一名医生,另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医生的本领,找到之后,同桌一起把找到的内容连起来说一句话。
五、学习第一组对话(第二自然段)
我们认识了医生,还了解了他们的本领。棉花姑娘终于等来了第一个医生,就是——
1.?请你去读读故事的第二段,数数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
2.?请3个孩子来读,其他孩子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燕子说的话。
3.?反馈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1)指导朗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A、我们先来读读棉花姑娘说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教师通过范读、评价、语言渲染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读好请求的语气。)?
B、写“请”。用上了请,显得棉花姑娘多有礼貌啊,我们也来写写这个“请”字。说说你在写这个字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小朋友们的吗?
C、生仿写?。
D、反馈,再写一个,并评价书写。
(2)指导朗读燕子的话。
A、燕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去读读燕子的话
B、交流:咦?你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哦,你觉得不好意思了。
燕子,燕子,你能不能再帮帮忙啊??(在交流中落实“对不起”“只会”的意思。)知道了,你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实在是帮不了我的忙。我不怪你!
C、指导学生读好燕子的话。
(3)师生合作读对话。老师来读旁白,男生来当当燕子,女生来当当生病的棉花姑娘。(教师简单评价合作朗读情况)
六、总结:
太遗憾了,燕子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棉花姑娘接下来会碰到哪些医生呢?是谁最后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下次再继续讨论吧!
(预设评价)今天所有的同学都表现的非常积极,都着急的给棉花姑娘找医生看病,你们可真是有爱心的小朋友。课后,请你根据学习单上词语的提示,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前两段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
树干里的害虫

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蚜虫----叶子上的害虫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二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后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2、说话训练。棉花姑娘生病了,都来了哪些医生呢?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借助读一读,词条拉拉手的方式,会说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然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表演燕子和棉花姑娘的对话,在角色表演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写字环节着重教学了“请”字,以点带面,培养孩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比较均匀,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点仓促。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不够生动,如果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