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国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明确诗歌的主题意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诵读研讨,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感受诗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诵读,读出诗中悲壮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该曲名叫《当那一天来临》,主要展现的是我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自古有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的《国殇》,感受两千多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释题
《国殇》选自《九歌》,《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何为“国殇”?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中这样解释。
解释“国殇”:殇之义二:男女未冠(20岁)笄(jī)(15岁)而死,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因此,这是屈原为楚国牺牲的将士谱写的一首挽歌。
三、赏析
(一)朗读·正字音:注意生字读音
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过预习,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遍诗歌。注意标红字的读音。披? 毂? 躐? 行? 殪? 絷? 枹? 怼? 读的很好,字音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当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除了要明确字音,还需要关注什么呢?本单元赏析指导“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告诉我们,还应该关注诗歌的朗读节奏与情感。
(二)单元赏析指导主题: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掌握诗歌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吟咏诗韵: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所以,学习这首诗,我们的学习重点是在朗读中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范读,明确诗歌朗读节奏。
(三)诵读指导:听范读,明确《国殇》朗读节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诗歌每一句都有一个“兮”字,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的“啊”或“呀”,在句中一般表停顿。所以,当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在此稍作停顿,切记不可读破。而要理解诗歌的朗读情感,则需要我们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明确。(师先讲解第一二句,然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战士出征,气氛悲壮,读时语速应慢,低沉。)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敌众我寡,将士毫无畏惧,比前句更显悲壮。)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我军伤亡惨重,读出伤感、难过。)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坚守不退,鼓舞士气,前句可稍平,第二句须高亢。)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语速快)(诗人情感激动,高亢。)
第一段:描写战争场面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语速快)(情绪激动,高亢。)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表现战士们的杀敌的决心,作者的痛惜之情。)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高度赞扬将士们的凛不可犯,应读出高亢。)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前句叙述,可稍平。后句情感达到最高点,高亢。)
第二段:抒发心中情感
明确了诗歌的朗读节奏与情感,我们请两位学生来进行示范朗读,然后全班齐读。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将士,能让屈原评价他们是“鬼中英雄”?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一个小组活动。
(四)小组合作探讨:请结合具体诗句,概括诗歌中的楚国将士形象特征。
赏析示例:这是一群装备精良、勇武刚强、不可凌辱、视死如归的爱国将士,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他们仍勇赴战场,去和敌人作殊死的战斗。诗人怀着极大的敬意,对为国牺牲的将士作了热血沸腾的赞扬。既赞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赞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
(五)问:因此即使《国殇》是一首祭歌,但是我们在这首诗中,感受到的是悲壮,是慷慨激昂,而不是悲哀。试分析原因。
明确: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本诗写作背景: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这就是《国殇》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史记·项羽本纪》
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所以《国殇》中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
四、主题: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近日上映的电影《金刚川》,也是一首向抗美援朝志愿军致敬的赞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视频,感受志愿军战士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综上,不管是两千多前英勇为国牺牲的楚国将士,还是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屈原。亦或是70年前入朝作战的志愿军,还是这场疫情中的逆行者。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们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诗歌,再一次感受爱国情怀。
五、总结提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朗读来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请同学们学以致用,读岳飞《满江红·写怀》,从这首词中你们读出了词人表达的哪些情感?(明确: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因此,当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情感的时候,朗读的确不失为一个妙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将这个方法运用到位,更好地感悟诗歌情感。
板书:
描:战争场面? ? ? ? ? ? ? ? ? ? ? ?
画:人物形象
赞: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