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原文】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
【注释】
1.赵惠文王十六年:王公年次纪年法,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
2.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3.以:凭借
4.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
【原文】
2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注释】
6.?遗(wèi):送。书,信。
7.?愿:希望。
8.?以:用
9.?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徒,白白地。见,被。
10.求人可使报秦者:定后,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之人”,译为“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名词(人)+短语(可使报秦)+者。报,回复。
10.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11.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何以,宾前,以何。
12.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于,介词,被。
13.乃亡赵走燕。乃:却,竟然。其势必:那种形势下一定。
14.束君归赵:把您捆绑起来送还赵国。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15.肉袒伏(于)斧质:解衣露体,伏在斧质上。肉袒,袒肉。袒,脱衣露体。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16.臣从其计。从:听从。
17.其人勇士:那人是勇士,判断句。
18.可予不。不:同“否”。
19.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而:如果。曲:理屈,理亏。
20.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
21.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22.王必无人。必:如果。
23.奉璧往使。奉:捧着。“捧”
24.完璧归赵:让璧完整无损地归还赵国。
?
【原文】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zhuàn)。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注释】
25.奏:进献。
26.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示:给……看。美人:指秦王的姬妾。左右:两旁的侍从。
27.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28.指示:用手指着给……看。
29.因持璧却立。因:趁机。却立:倒退几步立定。
30.怒发上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冠。形容极其愤怒。
31.负其强。负:倚仗。
32.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33.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介词,因为。逆:拂逆,触犯。
34.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
35.书:指赵王的复信。
36.庭:同“廷”,朝堂。
3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敬畏。修敬:致敬。
38.列观(guàn):一般的台观,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见,说明秦对赵使的不尊重。
39.礼节甚倨。倨:倨傲,傲慢。
40.以戏弄臣。弄臣:专为帝王遐玩取乐之臣。
41.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42.相如持其璧睨柱。睨(nì):斜视。
43.乃辞谢固请。辞谢:婉言道歉。固请:坚决请求(相如不要把璧撞破)。
44.召有司案图。有司:职有专司的官吏。案图:查明地图。案,同“按”。
46.十五都.都:城。
4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特:只,只是。详为:假装做。详,同“佯”,假装。
49.共传:等于说公认。
50.设九宾:一种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有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宾,同“傧”。
51.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52.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
53.衣(yì)褐:穿着粗麻布短衣,指化装成平民百姓。
54.从径道亡。径道:小路。亡:逃跑。
?
【原文】
4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注释】
55.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
56.坚明约束: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约束,信约。
5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诚:确实。见……于:被。负:辜负,对不起。
57.间(jiàn):抄小路,与上文“从径道亡”相应。
58.立:立刻。得罪:得到惩处。
59.就汤镬(huò):指接收烹刑。汤,沸水。镬,大锅。
6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唯:希望。孰:同“熟”,仔细。
6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或:有的,有的人。引:拉,牵。去:离开。
62.因(之)而厚遇之。因:趁着,趁机。遇:招待,款待。
63.卒廷见相如。卒:终于。廷:名状,在朝堂上。
64.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毕、归,均为使动手法。
?
【原文】
5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注释】
65.既:已经,以后。
66.使:出使。
67.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原文】
6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注释】
68.拔:攻下,攻破,攻取。
?
【原文】
7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注释】
69.不行:不去赴约。示:给……看。
70.请立太子为王。请:请您允许我。
71.请奏瑟。请:请您
72.秦御史前书曰。前:走上前,名动。书:写下。
73.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请:请您允许我。得:能够。以:用。
74.盆缶(fǒu):均为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75.左右欲刃相如。刃:名动,杀。76.左右皆靡。.靡:倒下,这里指后退。77.秦王不怿。怿(yì):愉快。
7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回头,回头看。书:写下。79.为秦王寿:给秦王献礼。寿:向人进酒或献礼。80.竟酒:酒宴完毕。竟:结束,完毕,终了。
?
【原文】
???8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注释】
81.罢:结束。
82.右: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3.徒:只,不过。口舌,代指言语。只凭言语立下功劳。84..相如素贱人:指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素,素来,向来。
85.吾羞。羞:意动,感到羞耻。
86.宣言:扬言。87.争列:争位次的高下。已而:不久。88.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引:调转。89.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90.相与:一起,共同。
9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亲戚: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事:侍奉。徒:只,不过。高义:高尚的品德。
92.不肖:不才,不成器。9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视:看。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怎么样?孰与,与……相比。孰,谁,哪一个。94.顾吾念之。顾:只是,不过。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95.徒以吾两人在也。徒:只,只是。
96.其势:那种形势下。
9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原文】
???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注释】
9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99.因:经由,通过。
100.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将军:当时的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101.卒相与欢。卒:最终,终于。102.刎(wě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课文赏析】?
本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历史故事,着力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赵国由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和睦,内部团结紧密,在很长一段时期,秦国始终不黧出兵侵吞赵国。这说明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路。作者在写蔺相如这个主要人物时,则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其一生的全部经历中,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个典型事件,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从不同侧面集中笔力着意加以描述,无论写他出使前在是否予秦璧的决策上,和在出使时与秦国君臣激烈斗争而又能完璧归赵的事情上,或者写他在主张赵王赴渑池之会而又能在赴会时辱秦君臣,维护赵国的尊严上,无处不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尤其是写他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中,能忍辱退让,维护团结,更表现了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和远见卓识。作者写蔺相如在这三大事件中,无处不施以浓墨重彩,进行精心细致地刻画,使其形象鲜明,个性十分突出。然而在写蔺相如时,却又无处不有廉颇这个人物的影子,处处都显示出他的作用,这样就既能做到主次分明,又能全面兼顾。如写蔺相如在秦廷上的斗争,他使人怀璧归赵,秦国君臣因中计而盛怒,却不敢加害于蔺相如,这是因为赵国有“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之所以敢于侮辱秦国君臣,针锋相对地斗争,秦国做为战胜国而不能在会上加胜于战败的赵国,它的恃强胁迫赵王的如意算盘被蔺相如挫败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主要是因为有廉颇送赵王和相如于边境,并盛设兵以待秦,来作为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的强大军事后盾。在廉、蔺矛盾中,虽然主要是写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有远见的高贵品德,但对廉颇能勇于改过,深明大义的美德也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写廉颇,在全篇中文字虽然不多,但由于选材典型,处理得当,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另外,本文对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也颇具特色。作者所选写的这三个事件,它们又各具首尾,各具中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秦、赵矛盾与廉、蔺地位的变化及其冲突的发生、解决为线索,以廉、蔺交欢为落脚点,依次写来,环环相套,丝丝入扣,互为因果,又组合成一个大故事,完整而统一,没有半点斧凿的痕迹,由此可见文章结构紧密严谨,和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的匠心。
?
【相关传记链接】
信念与气节——《苏武传》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