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认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细胞膜的功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中物质的认识和能量转化的理解,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二、重难点:
重点: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难点: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目前多数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器材(烧杯,搅拌器,白糖,纸张,火机,玻璃皿等),教学课件
对前面所学的与细胞的生活有关的内容进行回忆和复习,并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生物的特征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而上一节课我们也知道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细胞的生活是不是也需要物质和能量呢?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P50的想一想,议一议。
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讨论:
1、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2、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作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一)A、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大米、豆制品、橙汁、瘦肉和蔬菜含有什么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梨、西瓜、花生、鸡蛋、牛奶等物质中含有的成分。(水、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
B、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不可燃烧)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可燃烧)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花生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
C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分子构成的。
做实验验证:蔗糖放到水中,糖溶化了,水也有了甜味。
得出结论: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去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认识到细胞中有这些物质后,那细胞中的物质是否封闭的?细胞里面的物质会到外面去吗?细胞外面的物质能到里面来吗?是什么控制细胞中的物质进出的?
思考:物质进出细胞的界限为细胞膜
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细胞膜并未将细胞完成封闭起来,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怎样控制呢?
对有用的物质——进入
对无用的物质——挡在外面
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呢?进去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能量的形式和转换:
电流中的电能——光能和热能
蜡烛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汽油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哪种形式呢?
这些食物,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说到底,是来自这些生物的细胞。
那么细胞中的能量又是哪里来的?又将怎样转变为生命活运所需要的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离不开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怎样转换?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
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
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
其中:
叶绿体中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物质中的能量;
线粒体中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换成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五、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