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22 13:4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如图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舰载机在山东舰着陆后,飞机仍会在甲板上高速滑行,此时飞行员相对于舰载机是
(填运动状态)的。为使飞机平稳着陆在甲板上,阻拦索对刚着陆的飞机施加一个拉力,便其速度迅速减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第1题图
2.(遵义中考)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人行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芳是
的;若马路宽度为25
m,人行绿灯时间为20
s,等绿灯亮后小芳至少以
m/s的平均速度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3.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
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
时s,平均速度为
m/s。
第3题图
4.起重机的钢绳吊着5×103
N的重物,先以0.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F1、F2、F3,则F1
F2
F3。(均选填“>”“<”或“=”)
5.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一个实验:她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然后轻轻拨动小球,小球便不停地绕O点转动,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会做
运动,这是由于小球具有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四个棋子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一名同学用力迅速击打最下面的那个棋子,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这个棋子飞了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
而保持静止状态,在力的作用下落在桌子上。
7.(威海中考)“北斗圆梦,星耀苍穹”,2020年6月30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网成功,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定位于赤道上空,这些卫星之间是相对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些卫星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8.“旋蛋实验”可以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快速旋转该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如果鸡蛋又“自动”转动起来,那么这个鸡蛋一定是
鸡蛋,这是因为

9.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壶水,如果壶中是冷水,就要把它拎到煤气炉上加热,如果壶中是开水,就要把水灌到热水瓶中保温。灌水时应提B处。将这壶水从地面上提起来保持静止状态,则

是一对平衡力。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是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频闪照片(闪光灯每隔0.02
s闪亮一次),观察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
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机器人
C.餐桌
D.墙壁
12.(南昌中考)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13.(黔南州中考)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木板对它的支持力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C.木块的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小
D.木块运动时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
 
          
甲     乙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甲、乙两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经过激烈比拼,甲队获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B.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小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C.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1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庆祝活动中江西彩车“金色赣鄱”,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新时代江西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古色文化、加快绿色崛起、汇聚金色发展的勃勃生机。下列关于匀速行进的彩车说法正确的是(

A.彩车所受的重力与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彩车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彩车所受的重力与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许多高档轿车中都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如图所示,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

A.高速公路上疾速行驶时
B.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
C.刚开始突然起动时
D.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17.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利用了惯性的是(

A.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18.(聊城中考)如图所示,小明“测量平均速度”时,在带有刻度的斜面底端A处放一金属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是9.00
dm
B.小车碰撞金属片前、后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这个实验还能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和小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用勺从电饭锅中盛饭,有时饭团会粘在勺上,用勺向下轻敲锅边就能使粘在勺上的饭团掉落,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
20.如图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的速度向前方50
m处的树洞奔跑,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处以40
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野兔能否安全到达树洞(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过程)。
21.航天迷小伟利用自制降落伞模拟返回舱的降落过程,将带有降落伞的重物从高处释放,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重物在离地4
m高处开始匀速下落,速度为5
m/s。若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和重物受到的阻力f与速度v满足关系式:f=kv2,k=3
N·s2/m2,求:
(1)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
22.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
N,F=10
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选填“小”或“大”);
(2)对上述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
定律。
24.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李明实验小组在长约0.5
m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
cm)的记号。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如下现象:
(1)李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左手拿着并尽量保持垂直,看到气泡在上升,这是

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
(2)他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并把路程和时间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如表,小气泡所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在40
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
m/s。请在如图坐标中画出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2.3
4.2
6.1
8.0
(3)张华看着李明,认为他的实验操作不规范,你认为他的操作有什么地方不规范。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直线运动,赵雪认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认为什么器材需要改进。
。(写一条)
(5)除了上述改进外,你认为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以便于更准确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并判断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2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实验时发现,当F1稍大于F2时,木块依然能保持平衡状态,原因是
,改进该小组的实验方案是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木块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木块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26.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提出问题与假设】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赛道的半径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
有关。
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把半径为0.5
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示数为1
N,让质量为30
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收集证据】
观察并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分析与论证】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交流反思】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泰州中考)如图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舰载机在山东舰着陆后,飞机仍会在甲板上高速滑行,此时飞行员相对于舰载机是__静止__(填运动状态)的。为使飞机平稳着陆在甲板上,阻拦索对刚着陆的飞机施加一个拉力,便其速度迅速减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
第1题图
2.(遵义中考)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人行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芳是__运动__的;若马路宽度为25
m,人行绿灯时间为20
s,等绿灯亮后小芳至少以__1.25__m/s的平均速度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3.(泰州中考)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
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__40__s,平均速度为__5__m/s。
第3题图
4.起重机的钢绳吊着5×103
N的重物,先以0.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F1、F2、F3,则F1__=__F2__=__F3。(均选填“>”“<”或“=”)
5.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一个实验:她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并拉直细线,放手后发现小球悬停在空中。然后轻轻拨动小球,小球便不停地绕O点转动,若转动中突然剪断细线,小球将会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惯性__。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四个棋子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一名同学用力迅速击打最下面的那个棋子,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这个棋子飞了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__惯性__而保持静止状态,在力的作用下落在桌子上。
7.(威海中考)“北斗圆梦,星耀苍穹”,2020年6月30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网成功,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定位于赤道上空,这些卫星之间是相对__静止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些卫星受__非平衡力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8.“旋蛋实验”可以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快速旋转该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如果鸡蛋又“自动”转动起来,那么这个鸡蛋一定是__生__鸡蛋,这是因为__用手制动后,随蛋壳转动的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不会马上停下来,立即释放后,蛋清和蛋黄又会带动蛋壳转动起来__。
9.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壶水,如果壶中是冷水,就要把它拎到煤气炉上加热,如果壶中是开水,就要把水灌到热水瓶中保温。灌水时应提B处。将这壶水从地面上提起来保持静止状态,则__手对壶的提力__和__这壶水自身的重力__是一对平衡力。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是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频闪照片(闪光灯每隔0.02
s闪亮一次),观察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__支持__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__非平衡力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B)
A.地面
B.机器人
C.餐桌
D.墙壁
12.(南昌中考)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A)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13.(黔南州中考)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木板对它的支持力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C.木块的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小
D.木块运动时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
 
          
甲     乙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甲、乙两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经过激烈比拼,甲队获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B.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小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C.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1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庆祝活动中江西彩车“金色赣鄱”,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新时代江西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古色文化、加快绿色崛起、汇聚金色发展的勃勃生机。下列关于匀速行进的彩车说法正确的是
(D)
A.彩车所受的重力与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彩车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彩车所受的重力与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许多高档轿车中都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如图所示,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
(D)
A.高速公路上疾速行驶时
B.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
C.刚开始突然起动时
D.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17.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利用了惯性的是(BCD)
A.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
18.(聊城中考)如图所示,小明“测量平均速度”时,在带有刻度的斜面底端A处放一金属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是9.00
dm
B.小车碰撞金属片前、后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这个实验还能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和小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用勺从电饭锅中盛饭,有时饭团会粘在勺上,用勺向下轻敲锅边就能使粘在勺上的饭团掉落,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
答:勺和饭团一起向下运动,它们处于运动状态,当勺子遇锅静止时,饭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从勺上掉落。
20.如图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的速度向前方50
m处的树洞奔跑,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处以40
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野兔能否安全到达树洞(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过程)。
解:秃鹰飞到树洞的距离:
s1=s0+s2=110
m+50
m=160
m,
秃鹰速度v1=40
m/s,由v=得,
秃鹰到洞口的时间:t1===4
s,
野兔跑到树洞的距离:s2=50
m,
野兔速度v2=10
m/s,由v=得,野兔到洞口的时间:
t2===5
s,
因为t121.航天迷小伟利用自制降落伞模拟返回舱的降落过程,将带有降落伞的重物从高处释放,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重物在离地4
m高处开始匀速下落,速度为5
m/s。若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和重物受到的阻力f与速度v满足关系式:f=kv2,k=3
N·s2/m2,求:
(1)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
解:(1)重物匀速下落过程中,速度是5
m/s,距离是4
m,因此所用时间是t===0.8
s。
(2)重物匀速下落时满足关系式:f=kv2,k=3
N·s2/m2,所以可求重物匀速下降时所受阻力:
f=kv2=3
N·s2/m2×(5
m/s)2=75
N;
重物匀速下落时处于平衡状态,重物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因此G=f=75
N。
22.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
N,F=10
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1)物体匀速运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所以
f=F=10
N;
(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FN=G=40
N
由f=μFN得,μ===0.25。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远__(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小__(选填“小”或“大”);
(2)对上述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__匀速直线__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__牛顿第一__定律。
24.在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李明实验小组在长约0.5
m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他们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
cm)的记号。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如下现象:
(1)李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左手拿着并尽量保持垂直,看到气泡在上升,这是以__橡皮筋记号__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
(2)他右手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并把路程和时间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如表,小气泡所做的是__变速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在40
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__0.05__m/s。请在如图坐标中画出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2.3
4.2
6.1
8.0
(3)张华看着李明,认为他的实验操作不规范,你认为他的操作有什么地方不规范。__观察到气泡开始运动后再计时__。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直线运动,赵雪认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认为什么器材需要改进。__应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__。(写一条)
(5)除了上述改进外,你认为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以便于更准确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并判断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__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慢一些__。
2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改变力的方向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砝码的质量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实验时发现,当F1稍大于F2时,木块依然能保持平衡状态,原因是__木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__,改进该小组的实验方案是__用小车代替木块进行实验__。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木块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木块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__。
26.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提出问题与假设】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__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__;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赛道的半径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__人和车的总质量(合理即可)__有关。
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把半径为0.5
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示数为1
N,让质量为30
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__改变小钢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大小__。
【收集证据】
观察并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分析与论证】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自行车转弯所需的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__;
【交流反思】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__改变圆弧轨道的半径__;
②__让同一小球在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