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文言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文言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08 20: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基础知识回扣
1.作家作品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 , (朝代) 家。本文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 。
2.一词多义
负势竞上 (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 )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 )
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 )
直视无碍 ( )
争高直指 ( )
中通外直(《爱莲说》) ( )
3.词语解释
①从流飘荡 ( )
②直视无碍 ( )
③望峰息心 ( )
④横柯上蔽 ( )
⑤千转不穷 ( )
⑥窥谷忘反 ( )
⑦互相轩邈 ( )
⑧风烟俱净 ( )
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
⑩猛浪若奔 ( )
4.语句翻译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
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5.文言断句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课文理解
(1)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
7.名句积累
①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
②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
中考真题体验
(2008·福州中考)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l~2题。(9分)
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 、山之 、山之 ,让人们充分领略了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4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基础知识回扣
1.作家作品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 。作者 ,字 。 ,号潜溪, (朝代)文学家。
2.古今异义
①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汁水。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③尝趋百里外
古义: 今义:常用作表趋向。
④主人日再食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又一次。
3.一词多义
益慕圣贤之道 (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
浅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
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 )
色愈恭,礼愈至 (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
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 )
4.词语解释
①无从致书以观 ( )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③援疑质理 ( )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
⑤四支僵劲不能动 ( )
⑥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⑦腰白玉之环 ( )
⑧主人日再食 ( )
5.语句翻译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6.文言断句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7.课文理解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的求学之难的 目的是什么
答: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
中考真题体验
(2009·绍兴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从“当余之从师也”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完成l~3题。(8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
(3)腰白玉之环 ( )
(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
3.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2分)
答:
小石潭记
1.作家作品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字 ,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 等。
2.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 )
为坻为屿 ( )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
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 )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 )
水尤清冽 ( )
以其境过清 ( )
香远益清(《爱莲说》) ( )
3.词语解释
①水尤清冽 ( )
②怡然不动 ( )
③傲尔远逝 ( )
④四面竹树环合 ( )
⑤隶而从者 ( )
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⑦斗折蛇行 ( )( )
⑧犬牙差互 ( )
⑨心乐之 ( )
⑩凄神寒骨 ( )
4.语句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5.文言断句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6.课文理解
(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
(2)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答:
7.名句积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②青树翠蔓, , 。
③坐潭上,四面 , , , 。
岳阳楼记
基础知识回扣
1.作家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主要作品有 、 等。
2.古今异义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古义:
今义:大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②宠辱偕忘
古义: 今义:宠爱;偏爱
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古义: 今义:国家
④南极潇湘
古义: 今义:地轴的南端
3.一词多义
而或长烟一空 ( )
或异二者之为 ( )
或以为死(《陈涉世家》) ( )
春和景明 ( )
政通人和 ( )
行阵和睦(《出师表》) ( )
一碧万顷 ( )
而或长烟一空 ( )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 )
一时齐发(《口技》) ( )
前人之述备矣 ( )
众妙毕备(《口技》) ( )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 )
4.词语解释
①增其旧制 ( )
②巴陵胜状 ( )
③横无际涯 ( )
④浊浪排空 ( )
⑤把酒临风 ( )
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⑦属予作文以记之 ( )
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5.语句翻译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文:
6.文言断句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课文理解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
(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
8.名句积累
①衔远山, , ,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登麟楼也,则有 , , ,其喜洋洋者矣。
③不以物喜, ;居庙堂之高则 ;处江湖之远则 。
④先天下 ,后天下 。
中考真题体验
(2009·兰州中考)阅读《岳阳楼记》第3、4自然段,完成l~3题。 (8分)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
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2.(7101021)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原因。(2分)
答:
3.(7101022)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醉翁亭记
基础知识回扣
1.作家作品
《醉翁亭记》选自 。作者 ,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宋代 家。主要作品有 、 、 等。
2.一词多义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 ( )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涉世家》) (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 )
野芳发而幽香 ( )
一时齐发(《口技》) ( )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予陇患,死于安乐》) ( )
发问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 )
夫不能以游堕事 ( )
未几,夫购声起(《口技》) ( )
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 )
水落而石出者 ( )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
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 )
两岸青山相对出(《望天门山》) ( )
作亭者谁 ( )
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
3.词语解释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
②佳木秀而繁阴 ( )
③云归而岩穴暝 ( )
④山肴野蔌 ( )
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⑥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 )
⑦至于负者歌于途 ( )
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4.语句翻译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5.文言断句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课文理解
(1)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
7.名句积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
② , , , ,山间之四时也。
中考真题体验
(2008·临沂中考)阅读《醉翁亭记》第2~4自然段,完成l~4题。(1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 )
②临溪而渔 ( )
③杂然而前陈者 ( )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
3.简要概括文章第2~4自然段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答:
4.《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答:
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基础知识回扣
1.吴均 南朝梁 文学 一封信
2.①向上/上面/皇帝/登上 ②一直/笔直/与“曲”相对
3.①顺、随 ②障碍 ③平息 ④树木的枝干 ⑤“转”通“啭”,鸟叫声
⑥“反”通“返”,返回 ⑦形容词用作动词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⑧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⑨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⑩动词用作名词 飞奔的马
4.①(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③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相互掩映,偶尔现出一丝一缕的阳光来。
5.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1)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也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对功名
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起,标志性的话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余下的两段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先写的是“异水”,后写的是“奇山”。
7.①游鱼细石 猛浪若奔 ②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中考真题体验
1.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
可)
2.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基础知识回扣
1.《宋学士文集》 宋濂 景濂 明初
2.①热水 ②借 ③快步走 ④两次
3.①学说/正确的方法/道路/道义/说/仁政/治国策略 ②周到/到/极点/至于
4.①得到 ②请教 ③询问 ④旧絮 ⑤通 肢”,肢体 ⑥通“披”,穿
⑦名词作动词,腰佩 ⑧名词作状语,每天
5.①我站着陪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也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7.(1)求书之难、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目的是劝勉马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2)①以记叙为主,描写和议论相结合。②采用寓理于事和对比的写法。
中考真题体验
1.(1)热水 (2)通“披”,穿 (3)腰佩,用作动词 (4)破
2.(我)寄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我)从没享受过鲜鱼肥肉的好滋味。
3.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小石潭记
1.《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黔之驴》《永州八记》
2.①做/成为/指心理活动/对/是/刻有/为了 ②清澈/凄清/清香
3.①格外 ②呆呆的样子 ③忽然 ④环绕、合抱 ⑤跟随
⑥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⑦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⑧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⑨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4.①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③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6.(1)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翠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描写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翠蔓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另外,用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政治改革热情高涨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往来翕忽 ②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岳阳楼记
基础知识回扣
1.《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希文 北宋 政治 文学《 渔家傲》 《岳阳楼记》
2.①景象 ②荣耀 ③国都 ④向南达到
3.①有时候/或许/有的人
②温和/和乐/协调
③一片/全/多么/同一时候
④详尽/具备/准备
4.①规模 ②胜景,好景色 ③广远 ④冲向 ⑤持、执 ⑥通“俱”,全,皆
⑦通“嘱”,嘱咐,嘱托 ⑧形容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5.①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②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6.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1)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2)首先,具有整齐的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一些对偶、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
8.①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②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③不以己悲 忧其民 忧其君
④之忧而忧 之乐而乐
中考真题体验
1.【解析】选D。此项“偕”的意思埒箍“一起”;A 项“薄”的意思分别是“迫近”“轻视”}B项“去”的意思分别是“离开”“除掉”;c项“景”的意思分别是“日光”“景色”。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原因从两段景物的描写中;ff|抒发的感情上理解。“悲”喜”是由外物盼触发和个人的遭遇引起的。
答案:以己悲,以物喜。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赏析能力。要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上思考,一定要结合手法分析画面。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翻译句子当做赏析。
答案: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醉翁亭记
基础知识回扣
1.《欧阳修散文选集》 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文学《伶官传序》 《秋声赋》 《朋党论》
2.①介词,相当于“于”/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吧”/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吧”/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用在形容词词尾,不译
②开/发出/起,指被任用/征发
③指示代词,那/句首发语词,不译/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称,人
④露出/长出/与“入”相对/出现⑤建造/振作/奋起,指有所作为/耕作/写
3.①茂盛的样子 ②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③昏暗 ④菜蔬
⑤名词用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⑥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①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③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1)本文抒发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2)①结构严谨巧妙。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②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③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7.①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中考真题体验
1.①昏暗 ②捕鱼(钓鱼) ③摆开(陈列) ④以……为快乐
2.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枝叶茂密成阴,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3.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4.提示:语言简洁凝练,含意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①上
②直
①道
②至
①为
②清
①或
②和
③一
④备
A.
B.
C.
D.
①乎
②发
③夫
④出
⑤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