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比例的意义 青岛版(五四学制) (2)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比例的意义 青岛版(五四学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2 14: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61~62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新
出示发奖时的照片
师:同学们,熟悉这张照片吗?这是我们表彰优秀同学时拍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长16厘米,宽12厘米,你能写出长和宽的比吗?
生:16:12,
师: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生:4/3,
师:现在我把这张照片缩小一下,长8厘米,宽6厘米,现在长和宽的比是多少,比值又是多少呢?
生:8:6=4/3
【设计意图】从生活问题入手,既复习了比,同时为学生概括比例的意义生成了具体的教学资源。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一)理解比例的意义
师:
16:12=4/3,8:6=4/3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相等,那么这两个比之间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等号
师:(师擦去比值,在两个比之间添上“=”)这个式子就表示两个比相等
你能仿照刚才的样子自己任意写出两个相等的比,并用等号连接起来吗?
学生自由写。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展示,并选择两个写成分数的形式。
师:数学就是这么简单,一不小心就创造出了新知识。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板书:比例)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汇报交流。
师小结: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设计意图】这里利用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凸显了组成比例的两个重要元素:“两个比”、“相等”,使学生概括比例的意义成水到渠成之势。
(二)辨析练习:下面是不是比例,为什么?
出示
0.3:0.4
这是比例吗?
生:这是一个比,比例是两个比。
追问:比和比例是一回事吗?那它们有什么不同?
?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个数;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数。
【设计意图】刚刚建立的“比例”概念,很容易与相近的“比”的概念发生混淆,引起泛化。这里从比较两者的不同点出发,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区分了这两个概念。
再出示3:4
问: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你怎么判断?
生: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都是,所以可以组成比例。
继续出示两组比,能不能组成比。
小结:通过这个练习,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设计意图】形成了概念,建立了概念,不等于就掌握了概念。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加深理解,切实掌握。通过正反实例的判断,突出了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必须相等,及时有效地巩固了比例的意义。
(三)自主学习,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师: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这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学生自学。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生:组成比例的这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如
16∶12=
8∶6中16、6是外项,
12、8是内项。(板书:内项和外项)
生继续说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重点强调分数形式的比例,内项和外项是交叉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引导:仔细观察这些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
班内集体交流,生汇报总结: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追问:刚才,我们发现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那它们的和、差、商之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呢?
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看来,在比例里,只有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才有这样的规律。
2.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刚才自己所写的比例。
班内展示验证过程。
追问:那不是比例的例子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举反例验证。
3.总结规律,回顾提升
小结:看来,不是比例的式子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不相等,只有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个规律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设计意图】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通过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这里的验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肯定例证,利用学生课上写的众多比例计算,使学生对性质确信无疑;二是自己任意写一个比例,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也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概括性质。同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1)在a:7=9:b中,(?
???)是内项,(?
???)是外项,a×b=(?
???)。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
(3)12:3=4:(
)
(4)12∶□=□∶2
2.变式练习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外项是
3/7
,另一个外项是(?
?
)。
(2)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3)用8的4个因数组成一组比例:(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另外利用这一题的解答沟通比、分数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联系,也为后面的解比例做好铺垫。
3.拓展练习
(1)利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2>
0.2:2.5

4:50
<3>:和2:
4?
??
??
(2)如果5a=3b,那么=

),
=(
)。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巩固,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比例。
生2:我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生3:我会用比例的意义或者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
师小结:比例和其他数学知识一样,也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同样比例也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这节课的内容好好回顾和整理,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全面总结。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6:12=8:6
内项
外项
0.8:4=1.6:8
0
=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