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文言文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文言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08 2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文言文
陈涉世家
基础知识回扣
1.作家作品
《陈涉世家》节选自 。作者 ,字 ,西汉著名 家、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之为“ , 。
2.通假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 ,
②为天下唱 通 ,
③固以怪之矣 通 ,
④被坚执锐 通 ,
3.古今异义
①楚人怜之
古义: 今义:怜惜,怜爱
②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今义:空隙
③卒中往往语
古义: 今义:常常
4.一词多义
尝与人佣耕 (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 )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
号令召三老 ( )
号为张楚 ( )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 )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 )
行收兵。比至陈 ( )
行阵和睦(《出师表》) ( )
性行淑均(《出师表》) ( )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
5.词语解释
①苟富贵,无相忘 ( )
②怅恨久之 ( )
③陈涉少时 ( )
④陈涉太息日 ( )
⑤辍耕之垄上 ( )
⑥今亡亦死 ( )
⑦等死 ( )
⑧卜者知其指意 ( )
⑨置人所罾鱼腹中 ( )
⑩尉果笞广 ( )
⑩忿恚尉 ( )
⑥乃丹书帛曰 ( )
6.语句翻译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7.文言断句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③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8.课文理解
(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2)从文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
9.名句积累
①嗟乎!燕雀安知 哉!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 , !
中考真题体验
(2009。内江中考)阅读《陈涉世家》从“吴广素爱人”到“吴广为都尉”,完成1~3题。(10分)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5分)
(1)广故数言欲亡 亡:
(2)尉果笞广 笞:
(3)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并: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
(5)从民欲也 欲: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3.(710102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
答:
唐雎不辱使命
基础知识回扣
1.作家作品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该书是 (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
2.古今异义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
②休棂降于天
古义: 今义:休息
③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感谢
④唐雎不辱使命
古义: 今义:指重大的任务
3.词语解释
①易安陵 ( )
②秦王色挠 ( )
③大王加惠 ( )
④寡人谕矣 ( )
⑤故不错意也 ( )
⑥仓鹰击于殿上 ( )
⑦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⑧天下缟素 ( )
4.语句翻译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文: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
5.文言断句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③此庸夫之怒也。
6.课文理解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答:
中考真题体验
(2008·南平中考)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4题。(15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请广于君 ( )
(2)岂直五百里哉 ( )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
(4)寡人谕矣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3.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 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4分)
4.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3分)
(1)安陵君:
(2)秦王:
(3)唐雎:
文言文
陈涉世家
基础知识回扣
1.《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 子长 史学 文学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①“適”“谪” 因获罪而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②“唱”“倡”首发
③“以”“已”已经 ④“被”“披”披戴
3.①爱戴 ②私自,偷着 ③到处
4.①和,同,跟/全,都,副词/通“欤”,语气助词/给/比
②号召/宣称/大叫,呼啸/别号
③行军/行列,队伍/品德/行走
5.①如果 ②失望 ③年轻的时候 ④长叹 ⑤去,往 ⑥逃走
⑦同样 ⑧意图 ⑨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⑩用鞭、杖或竹板打
⑾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 ⑿写
6.①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依法都要杀头。
②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③第二天,戍卒中到处(有人)谈论(这件事),都指点目视着陈胜。
④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7.①发闾左/逋戍渔阳。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8.(1)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了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意思对即可)
(2)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9.①鸿鹄之志 ②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考真题体验
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亡”“十六七”的解释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笞”属于词类活用。
答案:(1)逃跑(2)用鞭、杖或竹板打(3)一齐(4)十分之六七(5)愿望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文言句式,最后一句是反问句。二是关键词“且”“举大名”“宁”“种”的意思。
答案: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
种吗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作答时注意题干中“有勇有谋”“杀死将尉的过程”,然后抓重点词句总结作答。
答案: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夺剑杀将尉。
唐雎不辱使命
基础知识回扣
1.《战国策·魏策四》 西汉末年 三十三
2.①虽然这样②吉祥③道歉④使,出使;命,任务
3.①交换 ②屈服 ③给予恩惠 ④明白,懂得 ⑤“错”通“措”,置
⑥“仓”通“苍”,青灰色 ⑦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怒 ⑧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①虽然这样,(我)是从先王手里继承的这块土地,愿意永远守着它,不敢交换!
②安陵君从祖先手里继承了这块封地只想守住它,即使是方圆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换,难 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5.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③此/庸夫之怒也。
6.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 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中考真题体验
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汇的释义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广”的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布衣”为古今异义词。
答案:(1)扩充(2)只,仅仅 (3)平民 (4)明白,懂得
2.(1)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理解感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疏通文意,在掌握文意的基础上再根据理解填空。
答案:天子之怒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挺剑而起
4.(1)知人善任(善于辞令)
(2)恃强凌弱(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3)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献身)
①与
②号
③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