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江苏省盐城市景山班九年级期中
语文试题
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木兰花》)
(4) ,君子好逑。(《关雎》)
(5) ,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
(6)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7)盛名之下, 。(《后汉书》)
(8)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
(9)法不阿贵, 。(《韩非子》)
(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淡淡云雾,斓翻絮涌,烟海千里,使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沟hè( )隐现在虚幻之中。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黄山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到1 700多米的高山上,还有不少就长在俏壁岩缝之中,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qiú( ),苍翠奇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沟hè( ) 顶平如削( ) 枝qiú( )
(2)选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2分)
改为 改为
3、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B、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D、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B、就近期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恶性事件,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防范强征强拆行为不再发生。
C、制度的优越、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
D、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5、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标点正确,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②能从中得到激励,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③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
6、名著阅读。(6分)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1)材料中A处人物是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
(2)请根据材料所对应的名著写一则推荐语(可选择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写,不少于50字)。(3分)
我推荐的名著是《 》
我的推荐语:
7、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7分)
(1)“青春的烦恼”。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你会怎么劝说?(2分)
小刚:脸上又长了不少的痘痘,怎么办?
小红: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小明: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
(2)“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3分)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佚名)
材料四: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3)“青春的赞语”。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2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话的作用。(3分)
9、从炼字的角度说说“宛在水中央”的“宛”的妙处。(2分)
(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完成10—13题。(11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一百许里( ) (2)猛浪若奔(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回答)?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13、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答)(2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我何以见汝父( ) (2)鸡鸣方卧焉(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16、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2分)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2分)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 17~20题。( 13分)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地劝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8、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3分)
答:
19、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4分)
答:
20、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3分)
答: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21—25题。(18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2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4分)
⑴ 议种瘪种 ⑵ 给儿新生
2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2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2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3分)
25、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第三部分:写作
26、作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喧哗,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是大自然的呼唤,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都会在每个人心中展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景。
请以“听,多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60分)
要求:①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言之有物。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一分)略
2、(1)沟壑 xuē 枝虬(3分)(2)斓 改为 澜 俏 改为 峭 (2分)
3、(2分)B 4、(2分)A
5、如果(假如)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如果(假如)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并且能从中得到激励,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3分)
6、名著阅读(6分)
(1)鲁提辖(鲁达、鲁智深) (1分) 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2分)
(2)示例:《水浒传》 (1分) 推荐语:《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2分)
7.(1)有称呼,能正面劝导(1分);语言得体(1分)。
(2)胸怀博大者,方能目光高远;宽容他人者,更能成就大业。(紧扣“胸怀博大”“宽容”,大意相同即可)(3分)
(3)示例: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是一个书架,是智慧。(2分)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
8、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1分)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9、“宛”是仿佛的意思,更给人以迷迷茫茫,难以捉摸的感觉。(2分)
(二)
10、(1)上下、左右 (2)飞奔的马 (2分,各1分)
11、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2分)
12、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1分)第二问: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世俗的思想。(2分)
13、(2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
(三)(8分)
14、(2分)(1)你(2)才
15、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16、(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2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1分,不合要求不得分)
(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2分)。
(四)
17、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3分)
18、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3分)
19、(1)引用论证,引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了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分)
(2)举例论证,举学书、学医两个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2分)
20、示例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示例二:失败是成功之母。(3分)
(五)
21、⑴挑种种地 (2分) ⑵种下瘪种(2分)
22、⑴冷落(“漠视”或“抛弃”)。 (2分)
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2分)
23、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3分)
24、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3分)
25、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2分)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2分)
三、作文:(6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