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二随堂检测(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B.甲烷的球棍模型:
C.H2O2的电子式:
D.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2.下列对化学键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均存在化学键
B.化学键可以使原子相结合,也可以使离子相结合
C.断裂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形成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D.使原子间或离子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3.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食盐溶解???????????????B.冰融化
C.氯化铵受热分解???????????????????????D.氧化铝电解
4.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
B.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组成
C.熔融状态能导电
D.可以溶于水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OH中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B.N2属于单质,但存在共价键
C.MgCl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NH4Cl中含有共价键,又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
7.下列物质性质的递变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的是(??
)
A.F2、Cl2、Br2、I2的熔点越来越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小
C.Li、Na、K、Rb单质的熔点越来越低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水分子内存在氢键,所以水分子非常稳定
B.氢键属于化学键
C.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导致水的沸点较高
D.水分子之间无分子间作用力,只有氢键
9.X、Y、Z、W是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有两种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X与W、Y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
1.X、Y、Z、W对应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Z的一种固体单质由8个原子构成,可表示为,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原子间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上图表示该单质的图式为__________.
A.结构式
B.电子式
C.球棍模型
D.比例模型
3.用电子式表示XW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ZW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各原子最外层是否达到了8电子的稳定结构?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Cl-的质子数为17,A项错误;B中给出的是甲烷的比例模型,B项错误;H2O2的电子式为,C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稀有气体中没有化学键,A项错误;原子间可以形成化学键,离子间也可以形成化学键,B项正确;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C项错误;化学键使原子间或离子间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食盐溶解时破坏的是离子键,A项错误;冰融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B项正确;NH4Cl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间作用力,C项错误;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间作用力,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氯化钠的形成与钠、氯之间的电子得失有关,A项I正确;Na+、Na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B项错误;钠原子变成Na+、氯原子变成Cl-,均从不稳定结构变成了稳定结构,C项正确;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则必为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区别于其他化合物的特征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项正确.
6.答案:AB
解析:KOH中的K+、OH-之间存在离子键,而O与H之间存在的是共价键,A项正确;N2属于有共价键的单质,B项正确,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C项错误;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ⅦA族元素单质熔、沸点的高低说明了将分子间距离拉大的难易程度,这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对大小,A项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而分子间作用力不会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B项错误;碱金属均属于单质,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项错误;NaX为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间作用力,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
由于H2O中氢氧共价键较强,故水分子较稳定,这与氢键无关,A项错误;氢键不属于化学键,B项错误;由于氢键的存在,水的沸点较高,C项正确;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项错误。
9.答案:1.Cl<S<Al<Mg;
2.S8;共价键;C;
3.
4.;是
解析:1.
由于X位于第三周期,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即X为Mg,则符合条件的同周期的金属Y只能是Al;X与W、Y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则Z为S,W为Cl。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l2.由于结构中给出的是小球与棍,显然属于球棍模型。
3.XW2为MgCl2,它的电子式为.
4.ZW2为SCl2,考虑到S的化合价为+2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在化合物中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的化合价为-1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在化合物中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二随堂检测(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也可能为8
2、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为H、Be、Al
B.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等的元素为H、He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为Li、Si
3.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像卫星一样有连续不间断的轨道
C.能量越高的电子在离核越远的地方运动
D.用n=1,2,3,4···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它们分别表示N、M、L、K层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
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
D.除0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
5.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①C、N、F?
?
②Na、Mg、Al?
?
③F、Cl、Br??
④P、S、Cl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
B.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P的强
C.热稳定性:HClD.元素非金属性:F>O
7.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Z>Y>R
B.R与Y的电子数相差8
C.非金属性:Z>Y>X
D.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
8.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在新材料开发中的指导应用。下列科技与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关系正确的是(??
)
科技文明
周期表中的位置
A
新型催化剂,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的效率提高200倍
右上角
B
新型半导体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
C
"神州"系列飞船采用的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
过渡元素
D
新型农药对环境更友好
左下角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必要时可以加热,图中省略):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_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K层为第一层,可只排1个电子,A项正确;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B项错误;符合C项的电子排布为2、8、8,C项正确;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A项错误;电子运动没有连续不间断的轨道,B项错误;电子的能量越高,离核越远,C项正确;n=1,2,3,4分别表示K、L、M、N层,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F元素物最高价,A项错误;元素周期表18个纵列代表16个族,B项错误;元素周期表中最左侧的副族元素为ⅢB族元素,C项错误;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由于F无正化合价,而Cl、Br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故①③错误;②中Na、Mg、A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1、+2、+3,④中P、S、CI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是+5、+6、+7,故②④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Na、Mg的电子层数相同,前者的原子序数小,半径大,A项正确;非金属性Cl>P,B项正确;非金属性Cl>S,C项错误;非金属性F>O,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R、X、Y、T、Z分别是氧、磷、硫、硒、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ZY>X,C项正确;HClO4是无机酸中酸性最强的含氧酸,D项正确。
8.答案:BC
解析:在过渡元素里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部,A项错误、C项正确;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B项正确;在非金属区域内寻找制造农药的元素,D项错误。
9.答案:1.(1)钾;?
铝
(2)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3·H2O不是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2.(1)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2)浓盐酸;?
MnO2;?
Na2S;?
S2-+Cl2S↓+2Cl-
(3)硫酸;?
Na2SiO3;?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解析:1.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反映了金属性的强弱,故金属性最强的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金属性最弱的铝与盐酸反应最慢。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可以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3·H2O不是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
2.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从干燥管的位置可以看出,其作用是防止倒吸。由题中所给药品可知,可用Na2S与氯气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Cl2可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得到,故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浓盐酸、MnO2、Na2S,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程式为S2+Cl2=
S↓+2Cl-。由B中药品Na2CO3可知,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可以用酸性:H2CO3>H2SiO3来证明,故A中加入硫酸,B中加Na2CO3,两者可生成CO2,通入C中的Na2SiO3溶液可生成白色胶状沉淀。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为金属,如Mg,也时能是非金属,如He,C项错误。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二随堂检测(3)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B.1H、2H和3H互为同位素
C.18O和16O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D.氡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36
2.决定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间可能排列成链状或环状
B.有机物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C.只有多种元素才有可能构成有机物
D.碳原子间可以有多种成键方式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①CuSO4·5H2O与CuSO4·3H2O
②NH4CNO与CO(NH2)2
③与?
④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们熟悉的食盐、金属、刨冰、钻石、水晶等都是晶体;而同样透明的玻璃却是非晶体。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否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B.是否是具有固定组成的物质
C.是否是具有美观对称的外形
D.内部构成微粒是否在空间呈有规则的重复排列
5.如图依次为乙醇(C2H5OH)和二甲醚(CH3OCH3)的球棍模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两者的化学键种类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6.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沸点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晶体
NaCl
MgCl2
AlCl3
SiCl4
单质R
熔点/℃
810
710
180
70
2300
沸点/℃
1465
1418
177.8
57
2500
A.AlCl3为离子晶体?????
B.MgCl2为离子晶体
C.SiCl4是分子晶体?????
D.单质R可能是原子晶体
7.在化学中,每种物质都有自己对应的化学式,但同一种化学式的物质存在着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等情况,往往同一种化学式可能表示不同的物质。下列化学式中,肯定表示纯净物的是(??
)
A.C??????????
B.CH4???????
?C.C2H6O??
????D.C4H10
8.如图所示,在相邻的两个硅原子之间插入一个氧原子的话,就可从硅晶体的结构模型得到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模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硅中存在正四面体结构、二氧化硅中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
B.晶体硅、二氧化硅的熔点都很高
C.晶体硅、二氧化硅均存在空间网状结构
D.由于C、Si同主族,故二氧化硅的结构也可以表示为二氧化碳的结构
9.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单质熔点的变化图,根据此图,填写下列空格:
1.③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其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能导电,该同素异形体的名称叫__________。
2.⑤、⑥两种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⑦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4.②、④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由两种结构,其中一种结构与金刚石相似,该结构的晶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若使其熔化,需破坏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
5.写出⑤和⑧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可知,相同分子式的不同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既反映在有机物中的碳原子连接方式的多样性上(碳链、碳环等),还表现在碳原子成键形式的多样性上(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以及由此出现的同分异构现象,这些原因都属于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A项、B项、D项正确;如甲烷(CH4)只含两种元素,C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①中化学式不同;②③④各组中,两者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有规则几何外形或美观对称的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A项、C项错误;具有固定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晶体,如某些无定形体也具有固定的组成,B项错误;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微观结构不同,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2H6O),而两者的结构显然不同,由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知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A项、D项正确;在乙醇中存在碳碳键、碳氧键、氢氧键、碳氢键,而二甲醚中只有碳氧键与碳氢键,B项错误;两者的结构有差异,两者的性质必然不同,C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AlCl3的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A项错误;MgCl2的熔、沸点较高且与NaCl相近,MgCl2属于离子晶体,B项正确;SiCl4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C项正确;单质B的熔、沸点较高,属于原子晶体,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C表示的可能是金刚石、石墨等,A项错误;CH4只能表示甲烷,B项正确;C2H6O表示的可能是乙醇或二甲醚,C项错误;C4H10可能为正丁烷或异丁烷,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从结构模型可知,在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相邻的四个硅原子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这四个硅原子构成了正四面体。二氧化硅晶体中,一个硅原子相邻的四个氧原子也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构成了硅氧四面体,A项、C项正确;晶体硅、二氧化硅都属于原子晶体,故两者的熔点均很高,B项正确;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是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并不相同,D项错误。
9.答案:1.二;
ⅣA;
石墨
2.
3.
4.原子;
共价键;
5.
解析:1.③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即为碳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碳的同素异形体中能导电的是石墨。
2.⑤、⑥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1、13,即分别为钠元素、铝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⑦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即为硅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②、④号两元素分别为硼和氮元素,二者所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应为原子晶体,若使其融化,需破坏的作用力为共价键。
5.⑤、⑧分别是钠元素和硫元素,二者形成的常见的化合物为Na2S,其电子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