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4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4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2 17:09: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课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2、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以及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章虚实的艺术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重点
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的写作手法。
难点
体会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以及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世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在优美的语言中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词。
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写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悼亡诗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与西方的悼亡诗意思接轨。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标准的美男子。据说少年时曾挟弹出洛阳道,妇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但是,他对妻子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可谓情深意笃。他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后于元康六年(296)改服赴任,作《悼亡诗三首》。诗中所写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句子。“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也得以广泛流传。从此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二、诵读诗词,理解词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文白对译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原文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译文: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初读文本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伤心欲绝
痛彻心扉整体感知梦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中最打动你的地方是……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研习文本: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凄清之感。“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可以想见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是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期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
“纵使”
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夜来幽梦忽还乡。
“梦”是“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盼望不可得,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太快,便依稀透露出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四、合作探究:写作手法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情感真挚,以情动人。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词


结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妻已逝,
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人归去,
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课堂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答案: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句子是:“

”。答案: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这首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D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
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
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六、拓展提高遣悲怀三首
其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赏析:《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三首诗重在伤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第一首是再现昔日夫妻在困顿中相守相爱的情形,感叹不能同享荣华富贵,逼出“悲怀”二字。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这四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作者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七、作业布置上网查找有关悼亡诗的相关知识,做好整理后,完成思维导图就。
学生大声朗读,识记。学生识记、整理、归纳。对于悼亡诗学生应该比较陌生,课下预留作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再做补充说明。听录音,初读诗词,整体感知诗词句读。理解诗词。带着问题理解诗歌。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诗词艺术特色。
学生先说内容,教师再指导。完成课堂练习训练。积累相关知识。完成作业
夯实基础了解关于李白的相关文学的常识。积累。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归纳相关知识。听录音,把握诗词的音韵节奏,有利于正确理解本词,达到诵读诗词,理解词义的目的。在文白对照中整体理解本词。理解诗歌具体内容。在欣赏中鉴赏,在鉴赏中赏析文本。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探究合作中,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检测本节课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比较鉴赏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课堂小结
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板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之思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千里之思思――梦
梦中之思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醒之思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板书,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新知导入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
新知导入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新知导入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2、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以及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章虚实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核心素养
新知讲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新知讲解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等。


新知讲解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新知讲解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新知讲解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与西方的悼亡诗意思接轨。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标准的美男子。据说少年时曾挟弹出洛阳道,妇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



新知讲解
但是,他对妻子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可谓情深意笃。他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后于元康六年(296)改服赴任,作《悼亡诗三首》。诗中所写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句子。



新知讲解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也得以广泛流传。从此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朗读诗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原文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新知讲解

读文

新知讲解
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
伤心欲绝
痛彻心扉
新知讲解

体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新知讲解
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新知讲解
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中最触动你的地方是……
新知讲解

习文

“十
年”
新知讲解
十年生死两茫茫
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
新知讲解
十年生死两茫茫
词句说的不只是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新知讲解
不思量。自难忘。
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
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新知讲解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可以想见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新知讲解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是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
“纵使”
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新知讲解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新知讲解
夜来幽梦忽还乡。
“梦”是“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盼望不可得,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太快,便依稀透露出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
新知讲解
小轩窗,正梳妆。
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
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新知讲解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新知讲解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
“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知讲解

作特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
合作探究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情感真挚,以情动人。
合作探究
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
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合作探究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合作探究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妻已逝,
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
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合作探究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课堂练习
正梳妆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的句子是:“

”。
课堂练习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课堂练习
对这首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
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
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D
拓展提高
遣悲怀三首
其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拓展提高
赏析:《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三首诗重在伤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第一首是再现昔日夫妻在困顿中相守相爱的情形,感叹不能同享荣华富贵,逼出“悲怀”二字。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拓展提高
这四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作者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作业布置
上网查找有关悼亡诗的相关知识,做好整理后,完成思维导图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