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
春江花月夜
新知导入
今天我们与唐代诗人张若虚有约,请大家带上美好的心情,静心聆听。
新知导入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似幻,幽美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凡脱俗,宁静清新;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人间,荡涤世俗尘杂;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打动,千年不息,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寻觅。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享受这片宁静吧。
新知导入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
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
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核心素养
新知讲解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作
者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新知讲解
创
作
背
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新知讲解
诗
题
来
源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体裁分为乐府诗与徒诗两种。“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信、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是这种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新知讲解
体
裁
介
绍
朗读诗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原文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原文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原文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原文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原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原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原文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新知讲解
脉
络梳
理
新知讲解
品读诗句,结合课后赏析,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1.(
1-8
)
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进行描绘。
2.(9-16)
从美景中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3.
(17-36)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新知讲解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理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诗情
(1—8)
(9—16)
(17—36)
新知讲解
研
习文
本
新知讲解
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新知讲解
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
新知讲解
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送”的修辞效果。
“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
新知讲解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新知讲解
“可怜月上楼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中“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新知讲解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
新知讲解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合作探究
情
感鉴
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合作探究
即景抒情诗:
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下边加横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滟滟(yàn)
宛转(wǎn)
芳甸(diān)霰(sàn)
B.河畔(pàn)
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
C.化妆(zhuānɡ)潭(tán)
碣石(jié)
拂(fú)
D.砧(zhān)
潇湘(xiāo)
鸿雁(hónɡ)悬挂(xuán)
C
课堂练习
《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
A.江
B.月
C.花
D.夜
B
课堂练习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 )
A.月初升时
B.月高悬时
C.月西斜时
D.月落时
A
拓展提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回忆关于月的诗句】
拓展提高
【回忆关于月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空
间
意
象
时
间
意
象
作业布置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请大家在课下搜集10个有关“月”这个意象的诗句,写在摘抄本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课题
《春江花月夜将进酒》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
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
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与唐代诗人张若虚有约,请大家带上美好的心情,静心聆听。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似幻,幽美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凡脱俗,宁静清新;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人间,荡涤世俗尘杂;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打动,千年不息,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寻觅。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享受这片宁静吧。《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词。
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写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诗歌来源: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题材介绍: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体裁分为乐府诗与徒诗两种。“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信、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是这种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初读诗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三、文白对译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原文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原文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译文:人生一代代得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原文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原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原文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原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原文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译文: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脉络梳理品读诗句,结合课后赏析,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1.(
1-8
)
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进行描绘。2.(9-16)
从美景中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3.
(17-36)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研习文本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送”的修辞效果。“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可怜月上楼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中“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四、合作探究:情感鉴赏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期盼。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课堂练习下边加横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滟滟(yàn)
宛转(wǎn)
芳甸(diān)霰(sàn)B.河畔(pàn)
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C.化妆(zhuānɡ)潭(tán)
碣石(jié)
拂(fú)D.砧(zhān)
潇湘(xiāo)
鸿雁(hónɡ)悬挂(xuán)《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B )
A.江
B.月
C.花
D.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 A )
A.月初升时
B.月高悬时
C.月西斜时
D.月落时六、拓展提高【回忆关于月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七、作业布置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请大家在课下搜集10个有关“月”这个意象的诗句,写在摘抄本上。
学生大声朗读,识记。学生识记、整理、归纳。听录音,初读诗词,整体感知诗词句读。理解诗歌。带着问题理解诗歌。欣赏文本,鉴赏文本。以小组为单位鉴赏文章情感。完成课堂练习训练。积累相关知识。完成作业
夯实基础了解相关的相关文学的常识。积累。听录音,把握诗词的音韵节奏,有利于正确理解本词,达到诵读诗词,理解词义的目的。在文白对照中整体理解本词。梳理诗歌脉络。在欣赏中鉴赏,在鉴赏中赏析文本。鉴赏诗歌情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相关的古诗词。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诗人的约会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只要明月依旧升落、江水仍然流淌,就会有那么一股诗情充塞在我们的心间,它将会让我们在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起伏不定的命运时,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珍惜、懂得感激、懂得从容。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板书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月落←月斜←月悬←月升景:辽阔、朦胧、空灵、寂静、纯净理:——哀而不伤
宇宙?人生情:——思妇游子
离愁别绪
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板书,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空
间
意
象
时
间
意
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