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及评析
说明:旋转、平移、轴对称等都是图形的运动。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里面第一课时的内容--轴对称。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让孩子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欣赏美景图,引入课题
1、用课件播放春天视频,让孩子们欣赏美。
2、课件出示视频中的蝴蝶、蜻蜓图,并把蝴蝶、蜻蜓对折
①认真观察,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②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③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小结:
我们刚才把蝴蝶、蜻蜓对折了,(老师指着图)像这样,我们就说图形两边完全重合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们欣赏美景图,把孩子们的心情也变得美美的。通过课件展示对折蝴蝶、蜻蜓,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对折后完全重合,孩子们对完全重合有了初步的感受。)
折一折,比一比,认识轴对称图形
1、老师把手中的蝴蝶图形对折一下。
2、孩子们观察发现:完全重合、有折痕。
3、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小结: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老师用ppt出示这些概念,并相机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对称轴等。
4、折一折,感知轴对称图形
(说明:老师课前为孩子们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几何图形)
①你们课桌上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折一折。
②孩子们折一折。
③孩子们说一说,议一议,从而得出: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①孩子们通过观察老师对折爱心卡,体会对折和完全重合。②孩子们通过看老师简单、形象的板书,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③孩子们在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亲自经历了对折、完全重合这一过程,从而对“轴对称”和“对称轴”有了深刻的认识。)
找一找、数一数,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D′
E′
A′
.
.
1、对应点
C′
①老师用课件出示下图(图1)
.
B′
②图1是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③老师用课件演示:对折这个图形。
④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小结:像A和A′点这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的两个点称为对应点。A′点是A点的对应点,B′点和B点是对应点,C′点和C点是对应点……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①老师用课件出示:连接A点和A′点,这条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等对应点。
②孩子们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③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小结: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孩子们已经通过找一找对应点,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连一连对应点,亲自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画一画轴对称图形
老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83页的例题2
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先想一想怎样才能画得又好又快?
孩子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画法。
孩子们汇报画的方法。
小结画的方法:
①找:找到关键点;②数(量):数(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③定:确定关键点的位置;④连:顺次连接各点。
孩子们动手画轴对称图形
6、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画法。
五、巩固练习
1、孩子们完成课本第84页的第4题,汇报展示时,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画法。
2、试着完成课本第85页的第6题。
六、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七、欣赏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欣赏。
(老师用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孩子们通过欣赏视频中的轴对称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设计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美吗?
师: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设计一个美美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想让孩子们与我一同感受数学的美,所以课一开始,我就用视频播放美景图,让孩子们置身于美景中,我们不仅是欣赏美景,我们还在美景中发现了数学知识:轴对称。其次,我的板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第三,学习活动快结束时,我又用视频播放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让孩子们亲自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第四,学习探究活动结束了,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设计出一个美美的轴对称图形,让孩子们亲自创造美。
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①我把课本的例题1换成了我这里的图1,因为图1与我视频里的蝴蝶有着直接的联系。②课本中呈现的轴对称图形,我只选取了一部分,我搜寻了生活中很多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把这次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更贴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比如本节课里视频中呈现的蝴蝶、蜻蜓,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比如,学习活动中的欣赏轴对称图形部分,孩子们不仅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美,更感受到了我们人类在生活中对轴对称知识的应用,感受到了我们人类的伟大。
4、在本节课里,我让孩子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孩子们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老师只是孩子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