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8.3空气的“力量”
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气压强,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实验,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通过观察课件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行走”录像片段,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特点。
难点: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教具、学具:
(1)教具:带孔的塑料瓶、玩具枪、铁质罐头
(2)学具(按小组准备):
1.气球、广口瓶、打火机、纸条、
针管、
胶头滴管
2.
水槽、广口瓶、纸片、针管、胶头滴管
3.带两孔的塑料瓶、水槽、针管、胶头滴管
4.鹌鹑蛋、绿茶瓶、打火机、纸条、针管、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质疑自探
首先带同学插上隐形翅膀飞入太空看看,看课件后回答问题:
1.太空是什么颜色的?宇航员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2.为什么要穿航天服?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每天被大气包围,空气是否有“力量”呢?
二、分组学习
合作交流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演示实验
1:选两名学生上台吹气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教师解释现象。
2:用玩具枪把传盘打在黑板上,教师解释现象。
(学生观察奇妙的现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欲望。)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实验:
1、把瓶子内装入水,并快速的捂住小孔,会出现水不再流出的现象,从受力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水没有流出呢,说明水受到一个孔的外部给它的向内的力,而现在它只与大气接触,所以大气应该有压强。
2、在杯子中装满水,将硬纸盖在上面,然后小心的将杯子倒过来,放手,纸不会下落而且可以将水托住。证明大气压存在,而且大气压的方向朝各个方向。
3、给气球吹气,鼓起来后,用打火机点纸放入瓶内,把气球放在瓶口。
4、用打火机点燃纸条放入绿茶瓶内,鹌鹑蛋放入瓶口,鹌鹑蛋被吸入瓶内。
合作交流:1、大气压的定义、方向、原因。
2、学生解说: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三、精讲点拨
巩固练习
1、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边演示、边讲解:
在一根长约1m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为760mm。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从而得出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出示课件,请各小组同学讨论大屏幕的内容
教师精讲点拨:屏幕上有关托里拆利试验的问题
想想议议:
水银有毒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呢?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过程中,什么情况下水银柱的高度差会变化呢?
3、教师: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值,可操作复杂。现在人们通常利用各种气压计测量气压。
常用的气压计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水银气压计,比较准确但携带不便,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一种是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氧气瓶、灭火器上的气压计就是无液气压计。
4、教师精讲点拨:在不同的地区大气压是不同的,人们通常把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也就是101300帕的大气压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
课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举例:生活中氢气球升上空中
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举例:新疆的羊肉串
四、检测反馈、拓展应用:
看课件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生活的现象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1
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牛顿
C
托里拆利
D
奥托格里克
2
在大气压等于760mmHg高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结果管内水银柱高度为740mmHg,其原因是
(
)
A
管子内径太小
B
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气
C
管子太长
D
管子倾斜了
3、小丽和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小丽发现瓶装酱菜铁质
的盖子上部印有“安全钮凸起,请勿选购。”的警示语,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含义。
4、据报道: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七天,为采访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感人事迹,记者随空军战士乘坐空投物资的军用运输机冲向蓝天,五分钟后,飞机上升到3200米的高空。由于气压急剧变化,记者用来做采访记录的签字笔在不断地滴出墨水。
报道中“”签字笔在不断地滴出墨水”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笔管内的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笔管外的气压。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收获的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六
板书设计:
空气的“力量”
1、大气压的定义、方向、原因。
2、马德堡半球实验
3.
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4.
大气压的变化
七、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1.2.3.题
举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
课后反思:
1、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本节课由一首歌和教师的魔术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并创造性的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
教师的精讲多,最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要大胆的放手,充分相信学生。
注重学生练习题的针对性、实效性。练习题生活化会让学生感兴趣,同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