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形成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准备。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理念:生活─物理─社会(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2、突出观察、探究、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通过多维互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其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并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
(3)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种凸透镜应用的成像特点以及实虚像的区别。
2、难点:三种凸透镜应用的成像特点及规律的发现。
教学
资源
1、教具:计算机,投影仪,自制光源
2、学具:自制照相机模型,手电筒,凸透镜
【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内容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一段动画片
初步体验到放大镜的作用。
通过观看动画片使学生对放大镜作用的初步体验印象深刻,并且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1、放大镜
【活动一】
(1)鼓励学生用放大镜寻找图片中的“小”动物。
(2)引导学生总结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适时设置问题“怎样能使放大镜成的像变大些?”。
(4)(多媒体利用)通过图片展示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利用。
1、放大镜
(1)用放大镜寻找图片中的“小”动物。进一步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2)思考并总结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并总结规律。
1、放大镜
具有挑战性和游戏性质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放大镜的主要作用和成像特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生活。
通过“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利用”的素材展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
2、照相机
(1)利用图片和实物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造
(2)布置学生活动,自制照相机模型,给物体拍照并提出相关问题,请同学总结照相机成像特点
通过图片说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进一步提问“想让照片上的像大一些,应该怎样做?”
2、照相机
(1)通过观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
(2)动手组装照相机模型;总结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3)并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充分交流后用照相机模型进行检验。得出结论
2、照相机
利用自制的照相机演示模型和学生分组组装模型进行成像特点的研究,可以生动直观的把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其成像规律研究的积极性。
3、投影仪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照相机模型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引导学生认识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2)配合实物以及图片介绍投影仪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3)利用投影仪实物演示:要想使成在光屏上的像大些,需要做哪些调整?
3、投影仪
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间讨论并利用现有的器材再次进行探究实验,总结规律
3、投影仪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4、实像和虚像
出示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原理图。依据表格上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4、实像和虚像
思考并将实像和虚像的特征总结在学案当中。
4、实像和虚像
结合已有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进一步明确得出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课堂
总结
课堂小结,提出疑问
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扩大学生知识面。
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欲望。
板书
生活中的透镜
放大镜:正立
放大
虚像
物到透镜的距离越大,像越大
照相机:倒立
缩小
实像
物到透镜的距离越小,像到透镜的距离越大,像越大
投影仪:倒立
放大
实像
物到透镜的距离越小,像到透镜的距离越大,像越大
实像和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