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广东地区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课件(6份打包)(图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广东地区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课件(6份打包)(图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3 20:56:55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状为
大课堂
根元成才路
25古人谈读书
第八单元
基础导练自主学习
看拼音,写字词。
ao
hu
suo
we
song
du
(教诲)
所谓)
诵读
buCh×
a
wen
gl
you
cl
(不耻下问)(岂有此理)
二、辨别形近字,组词
诲(教诲)
诵(背诵
悔(后悔)
(踊(踊跃
岂(岂敢
耻(羞耻
凯(凯歌
趾(脚趾
三、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恰当的是(D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记/亦不能久也。
C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D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四、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谓:①称,叫作;②说。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②2
(2)何谓人工呼吸?
2急:①焦躁;②匆促;③迫切,要紧;④对大家
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
(1)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3)
(2)这件事真急人。
①)
(3)一阵急风暴雨忽然袭来。
3敏:①聪敏;②勤勉;③疾速,敏捷。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电子温度计很灵敏,能随时显示出温度
的变化。
(③)
五、根据下面的解释,照样子写出文中句子。
1.做学问好像在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
又怕被甩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
来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
学也。
3.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
己的人学习为耻辱。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人谈读书》中孔子认为遇到不懂的就要
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要永不满足,所
学的知识要默默记住;朱熹说读书有
到,谓心到
眼到
口到;我的读
书体会是:读书时要学会思考,及时巩固知
识学会举一反三
阅读在线挑战自我
七、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
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读“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完成练习。
(1)这句话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会
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2)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告诉我
们读书最关键的是要用心
2文中画线句是讲古代人的(B)的,它在文中
的作用是(C)。
A.读书精神
B读书方法
C.统领全文
D总结全文(共26张PPT)
状为
大课堂
根元成才路
26忆读书
基础导练自主学习
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传①
chuan
2)Zhuan
传说(①)传统(①)水浒传(②)
着①zhe
②zho
着(②)力看着(①)着(②)装
卷)①
uan

uan
卷宗(②)卷曲(①)卷土重来(①
、看拼音,写词语。
Wu
xIan
kai×uan
pu
su
(羌限
凯旋
(朴素
pian
zhang
Zhu
ge
zhan
duan
篇章
(诸葛
斩断)
、把词语补充完整。
津)(津)有味
(知)半(解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不能(自)(己
(闭)(门)不出心(动)神(移
四、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1)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
趣和深切的体会
(2)用加点词写句子。
她一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
2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理解错
误的一项是(C
A.这句话既是对本文和自己童年读书的总
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B.这句话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强调
了“多”和“好”。
C.读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读书,人就无
法生活。
五、名著知识填空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的开篇词,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
2.“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
的“豪杰”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3.“我”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
传》尤其欣赏。
六、梳理课文中关于作者自己读书的经历,判断下
列说法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四岁时读了
母亲教给自己的国文教科书。
2.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因为对舅父所讲
的《三国演义》充满无限期待。
3读了《水浒传》,觉得书中人物都有极其生动
的性格;读《荡寇志》,觉得书中的人物没有
个性。
4.+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中年
后再读,才理解其中滋味。
5.1980年后,读《西游记》觉得故事情节精彩
而《封神榜》让人觉得烦琐。
6.1980年后,读一些现代文艺作品,觉得有的
堆砌华丽词句,无病而呻;有的满带真情实
感、质朴浅显。
(V)
阅读在线挑战自我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
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
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
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
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共15张PPT)
状为
大课堂
根元成才路
27我的“长生果”
基础导练自主学习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V”。
馈赠(
gui
kyr)
出差(
chai
cha)
发酵(X0oj0o)磁石(cyz
奔月(
ben
ben)借鉴(
jgn
gIan)
二、照样子,补充词语。
例:(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
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
不求(甚)(解
如(饥)似(渴
呕(心)沥(血
如(醉)如(痴
废)(寝)忘食
囫)(囵)吞枣
别出(心)(裁)(津)(津)有味
本文的作者对读书非常热爱:看叫作“香
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小学教师
的连环画和哥哥的朋友送的小书时如醉如
痴;读文艺书籍时囫囵吞枣
不求甚
解,读书让她受益终身。
四、仿写句子。
1.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
着我。
我像一条鱼儿遨游在书的海洋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
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我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繁花似锦,爱
她的莺歌燕啼,爱她的春光明媚
五、对“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
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生果”本指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
子,在文段中是指营养极其丰富的书。
B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
人类文明延续的生命源泉。
C作者认为这个比喻很形象,所以记住了它。
六、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
完整。
小画片
构思(别出心裁)
我的一长生果
连环画
扩展(想象力
文艺书籍
落笔(与众不同)
锻炼(记忆力
写出(真
中外名著
使作文
情实总)
从借鉴、模
增强(理解力)
仿到(创造)
阅读在线挑战自我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于是,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
圈又点,并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
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
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
馈赠。
1.“并将它作为范文”中的“它”是指“我”的作
文。“这小小的光荣”中的“这”是指作文被
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2.“我”从中悟得的一点道理是什么?补充在文中
的横线上。这些领悟是怎样得来的?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
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3对文中“我”悟出的道理理解正确的是(B)
A.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多用好词好句。
B.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
要学会创新,立意独特,不落俗套。
C.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多模仿优秀作品。(共27张PPT)
状为
大课堂
根元成才路
第八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读拼音,写词语。(8分)
ke
chi
song
du
xIng
snug
bao
kan
(可耻
诵读
兴衰
(报刊
ao
hu
fan
suo
yOU×n
Zhi
pu
(教诲
烦琐
有限)
(质朴
选择题。(12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A试卷蛋卷万卷卷宗
B传说传奇传送传递
C.差事美差出差落差
D地煞煞气煞白煞尾
2.下面加点词语的使用有错误的句子是(B)
A.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
起来。
B.为使作品情节生动,牵肠挂肚,作者常会在故事中埋下伏笔。
C.每每回忆起童年嬉戏的场景,他都不禁心动神移。
D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令我印象深刻。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智慧)也
B.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勤勉)以求之者也。
C.“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派遣
打发)。
D默而识(记住)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读下面的名人名言,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人们要勤奋好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朱熹对读书的精辟见解。
D.“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告诉人们要勤奋学习,要有上进心。
5.下列选项中的书籍不是一种类型的是(D
A.《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B.《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
C《八仙过海》
《西游记》
《封神榜》
D.《动物素描》
《昆虫记》
《七色花》
6.下面关于读书方法的陈述,有错误的一项是(D)
A.对于自己喜爱的名著作品,我们可以反复去读,所谓“读书百
遍,而义自见”。
B.“温故知新”,也叫“隔时读书法”,就是隔一段时间去温习已
读过的书,这样才能巩固已有的知识。
C.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
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D.读书必须一知半解地读,随便拿起一本书就看,在文字里走
马观花,不求甚解。
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我的读物是小画片。(扩写句子)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共14张PPT)
状为
大课堂
根元成才路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你能选出适当的词语填
上,完成“书的比喻”吗?
营养品
艘船阶梯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2.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
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
海洋。”
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业
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
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
路程。
A.③②4⑤①
B.③②⑤4①
C⑤③②4①
D.③①24⑤
积累与交流
三、先用楷体默写古诗,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朱熹
2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两首诗中却一个
“书”字也没有,因为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表现
手法,方塘即为书,开镜即开书,写
方塘之美,实喻书中的道理之高妙。
3第一首诗告诉我们(B),第二首诗让我们
懂得了(A
A.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渐进中穷
尽事理,探得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
“自在”而行了。
B知识是不断更新、发展和积累的,在人生的
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
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的源头一样。
四、交流平台:梳理找书的方法,加入同学们的讨
论之中,根据语境写话。
除了读家长、老师推荐的书,同学们平时还
状状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例如读了《我的
“长生果”》,我对其中提到的巴金的《家》
元元
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元元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从读一篇文章
到读整本书。我也有相同的经历,例
如读了《忆读书》,我对其中提到的《三
成成
国演义》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答案不

感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
才才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才才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从读整本书到
读同一类书,我也要这样找书读。最近
我读了《牛郎织女》,这本书与《中国
路路古代神话故事》有关,读完后我会继续
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等神话故事。(答案不唯一)(共15张PPT)
状为
大课堂
根元成才路
第八单元知识总结
考点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yu
1a
hui

SUo
yIn
烦琐
shuo
过瘾
皎洁酵母
XIao
2.多音字
(1)[识]这位博闻强识(zh)的学者竟然也无法
只(sh)别出这件文物的真假。
(2)[传]这本传(
zhuan)记写的是一位古代将
军的传(
chuan)奇故事。
(3)[卷]为了方便携带,他把长长的画卷(juan)
卷(juan)成了筒状。
(4)[着]你这着(zhaO)真绝,让他干着(zhao)急,
又无法着(zhuo6)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厘[差]虽然他们年龄差(cha)不多,但能力却
参差(C)不齐,差(chai)他们办事,结果会有很
大差(cha)别。
考点二:字形
1易写错的字
岂(下面是“己”,不是“已”。)
窥(部首是“穴”,不是“宀”。
鼠(上部“臼”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葛(下面是“勾”不是“匈”。)
2词语听写
舅父津津有味英雄无限一知半解
述说厌烦荒唐辛酸访问书刊烦琐
真情实感质朴刊物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烦琐——琐碎
领悟——领会
赞誉——赞美
清爽—清新
遭遇—际遇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反义词
辛酸——甜蜜
烦琐——简洁
丰富——匮乏
模仿——创新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千篇一律——别具一格
3.词语搭配
(沉甸甸)的果实
(栩栩如生)的人物
(流光溢彩)的画页
(花纹驳杂)的石墙
(质朴浅显)的篇章
(心安理得)地接受
考点四:重点句式
1.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
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排比)
2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
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比喻)
考点五:古诗词积累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考点六:课文理解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
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
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到
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
读书》选取两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
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
“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
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
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