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练习
一、单选题
对一个匀速直线运动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
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
速度既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又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使斜面保持一个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B.
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
C.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D.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中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C.
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下列图象中,能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
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
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D.
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没有关系
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000步.陈老师喜爱环绕洋澜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为4km,据此估算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
,66cm
B.
,
C.
,20cm
D.
,
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下列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3m
B.
物体在内平均速度是
C.
时速度是时速度的2倍
D.
物体在内的速度增加了
一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行驶速度为,逆水行驶速度为,则船在一次往返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可能为的是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的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小
C.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
在长跑测试中,小明跑前路程所用的时间为,跑后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则他跑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相比_________稍快相等稍慢,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__.
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起跑阶段的速度为,跑向终点时的速度为,最后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已知运动员的成绩为,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他冲过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共运动_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内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前5s内运行的路程为20m,则它在第3s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如图所示的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在内,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为_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前3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m。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mm.
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小硕利用如图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
实验中使用的测量器材有______和______。
实验原理是______。
实验时斜面应该保持比较______的坡度,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小硕记录的表格如下,请把表格填完成。
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______
cm
______
2
______
s
______
3
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是会否匀速?______选填“是”、“否”;你的理由是:______。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小车经过了A点以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将会______;若小硕测出斜面的总长度作为小车运动的总路程,则所测得平均速度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B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的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取决它们的比值,故ABD错误;
C、路程,对于一个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2.【答案】A
【解析】解:A、使斜面保持一个较小的坡度,物体通过全程的时间就长一些,便于测量时间,A正确;
B、因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下时,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所以下半段的速度最大,上半段的速度最小,全程的平均速度v在两者之间,即,B错误;
C、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距离与通过全程的时间之比,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即不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C错误;
D、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是:首先测量小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即测量小车通过的总路程s和对应的总时间t,得到平均速度v;
然后测量小车通过上半段的时间,求出上半段的速度,
根据下半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从全程的起点运动到末端,通过中点时的速度不为0;
所以,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向下运动到末端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才是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D错误。
3.【答案】B
【解析】解:图象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速度,由图知:
A、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B、时间虽然变化,但速度保持不变,属于匀速运动。符合题意;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变速速度匀速增加,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知,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甲车在1s内通过的距离小于16m,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故B错误;
C、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根据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5.【答案】B
【解析】解:
A、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A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不变,所以B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C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D图反映物体在做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解:
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与路程s无关。故A错误;
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与时间t无关,故B错误;
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由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D错误。
7.【答案】A
【解析】解:
运动的时间,路程,
则陈老师行走的速度:
;
一步的长度为步,最接近于66cm。
8.【答案】B
【解析】解:
前40m的时间;
后50m的时间,
总路程,
总时间,
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9.【答案】C
【解析】解:
AD、图象反映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则图象就是一条过O点的斜线,故AD错误;
BC、图象反应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B图中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图中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正确。
10.【答案】C
【解析】解:
A、由物体的图象可知,当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为2m,故A错误;
B、由图象知,物体在内的路程,平均速度,故B错误;
CD、物体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程为1m,速度;
物体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通过的路程也为1m,速度;
所以物体在时的速度是时的速度的2倍;故C正确、D错误。
11.【答案】D
【解答】
船顺水行驶时的速度,逆水行驶时的速度,设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s,船往返一次的路程是2s。
船顺水行驶时所用的时间,
船逆水行驶时所用的时间,
则船在一次往返中的平均速度为
。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解:20?,这个运动速度显然比蚂蚁爬行快的多,比短跑运动员跑的快,比飞机的飞行速度小的多,所以选项B、C、D都不符合要求。
13.【答案】C
【解析】解: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B错误。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14.【答案】稍快;5
【解答】
前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
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
后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
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
,
即: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稍快;
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稍快;5。
15.【答案】8;10
【解析】解:
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已知最后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所以他冲过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故答案为:8;10。
16.【答案】变速;;
【解答】
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小球运动的时间;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变速;;。
17.【答案】1
【解答】
解:
,
s
t
。
故答案为:1。
18.【答案】4?
4
【解析】解:速度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即3s末的速度也为;
第3s内通过的路程。
19.【答案】静止;150
【解答】
根据图象可知,内内物体始终静止状态;运动的距离为
根据图象可知,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根据图象可知,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则在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在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为:,
前3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故答案为:静止;150。
20.【答案】;
;
小;
【解答】
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里面由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mm,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2mm;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AB所用时间为,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小;。
21.【答案】刻度尺?
秒表?
?
小?
便于测量时间?
15?
?
2?
?
否?
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
偏大?
偏大
【解析】解:为了测量速度,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运动路程、利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
实验中利用计算平均速度;
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时应减小斜面的坡度,让小车运动得慢一些;
由图得出,AB、BC、AC段的路程、、,
所用的时间、、,
小车在AC、AB、BC段的平均速度:
;
;
由的计算可知,,即: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不会匀速运动;
小车经过了A点以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从A到C所用的时间偏小,而路程不变,由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若测出斜面的总长度作为小车运动的总路程,小车运动的路程偏大,而运动时间不变,由可知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