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灯泡亮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19课,它属于“电的本领”的目标系列,主要让学生指导完整电路的组成,会连接简单电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灯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能用导线、灯泡等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情感目标:
对电能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
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进行探究。
难点:手电筒中小灯泡亮了的原理。
四、教具学具
学生用:手电筒5个,电池、灯泡、开关、
电池夹、导线、灯座各5套,灯泡5个。
教师用: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我们济宁市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播放课件,指名回答)
2、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灯,你有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3、灯泡为什么会亮?怎样才能使电灯亮起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灯泡亮了》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探究手电筒为什么会亮?
1、大胆猜想
(1)谈话:电灯是怎么亮起来的?让我们先从最熟悉的手电筒开始研究吧。
师:老师把手电筒的开关轻轻一推,怎么样?(灯泡亮了)
师:灯泡为什么会亮呢?请你来猜一猜.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汇报交流。
2、验证猜想
(1)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猜想,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指几名同学说:拆开手电筒看一看)
(2)学生动手拆装手电筒,师巡视各组探究情况,提示学生注意研究手电筒各部分的作用。
(3)小组汇报交流发现
(4)
师引导交流
(二)动手组装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活动”为载体是指课堂教学要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1、提出问题
师:弄清了手电筒发光的秘密
,你能想办法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吗?
2、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根据手电筒的构造,想一想要用哪些材料
?、怎样连接灯泡才会亮?
(2)生汇报所需材料,认识灯泡、电池、导线等器材。
(3)了解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的各种符号
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简便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用来表示灯泡,用
来表示电池,用来表示开关,用
来表示导线
(4)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连接电路,师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
师:通过大家努力,各个小组的灯泡都亮起来了,真了不起!你们是怎样把小灯泡接亮的?哪个小组上来讲一讲(实物投影
小组派代表展示电路)
5、小结:同学们,像这样一个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装置,我们把它叫做电路,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组装的电路
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
电池
灯泡
开关
导线四个部分组成(板书)
6、引导学生画电路图
(1)现在请把你们连接的电路也用电路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电路图,说说什么意思
(3)小结(出示课件电路图的连接)师:就像同学们上学回家一样,电也有自己的路并且还有一定的方向,总是从电池的正极出发,顺着导线流动通过开关,到达灯泡顺着导线又回到电池的负极。当开关闭合时,整条电路通了,灯泡就亮了。我们就说这是个完整的电路,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哪几部分?(交流板书
完整电路)
三
、自由活动
电是从哪里来的?
1.我们合作点亮了小灯泡,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么?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说一说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电一是来源于电池,课件出示小视频;干电池
,蓄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等。二是来源于发电站。课件出示我国有大量的大型发电站如新疆的风力发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邹县的火力发电厂等.
四、拓展活动
1、做水果电池。
2、你还能用哪些蔬菜和水果做电池?回家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灯泡亮了
(电源)电池
(用电器)灯泡
开关
导线
完整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