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比例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等比的有关知识,以及字母表示数,方程,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做好知识的迁移。通过比例的学习,通过运用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比例的过程中,感受正比例,反比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反应了一种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比例是数与代数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比例反应了字母表示数的代数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模型思维,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并在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思维严谨,逻辑缜密和理性精神,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窗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比的有关知识
比的意义:
求比值
:3:6=
比的基本性质
情境导入
大汽车运输大麦芽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1)学生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天:16:2
第二天:32:4
学生观察两个比
发现两个比比值相等
课堂探究比例的意义
所以用等号连接
16:2=32:4
(板书课题)
学生读比例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比例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它们
是比例?
加深学生对自己的理解
在观察学生展示的比例
再让学生谈谈发现(两个比,比值相等)
因此
学生总结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谈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拓展比例分数的形式,为接下来解比例做准备。意义的联系
判断哪组成比例
(1)
30:6和1:5
(2)20:16和5:4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自主探究:把你准备的比例分别算出他们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和、差、积、商,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经历的4个环节:1.学生大胆猜想两个内外项的关系2.自主探究
3.学生展示汇报发现4.共同验证发现找出规律
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练习:判断比例(1)
8:3和9:2
怎样判断说生说一说
小结:怎样判断比例是否成立?有几种方法呢?
让学生总结出:方法一:比例的意义,即求比值的方法。
方法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求出下面比例中的未知项吗?
20
:
25
=
4
:
χ
学生解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的形式转化成方程的形式
由解比例变为解方程,渗透转化思想
思考:今天学习的比例与前面学习的比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意义
性质
名称
组成等方面
通过总结建立前后知识的练习
巩固练习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0,一个外项是4,另一个外项是(
)
根据5×6=3×10
写出比例
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共八个
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方法。
英国神探福尔摩斯在侦查案情时,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25厘米长的脚印,很快算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并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学习了本节课,你知道它是怎样做到的吗?
展示生活中的比例
四.回顾总结
学生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