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3 07: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期,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经
2.对比下列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3.右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5.古典名著《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的是(  )
A.日本 B.天竺
C.朝鲜 D.大食
6.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7.右面两幅图片中人物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8.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反映出(  )
A.唐朝时阿拉伯、非洲的生活状况
B.唐朝时东罗马盛产金币
C.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广泛
D.外国比唐朝经济繁荣
9.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不恰当(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来华
10.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二、非选择题
11.唐代有两位伟大的僧人,一个西行取经留下传奇故事,一个东渡日本广传中国文化,他们的行为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反映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什么事迹?他们的事迹有何相同作用?由此可看出两位人物的什么精神和唐文化的什么特点?
(2)A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该道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为了保障路线畅通,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一措施?
(3)请你为这幅地图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4)根据所学的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教师详解详析
【课时作业】
1.A
2.D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项D不正确,中日交往属于外交关系,日本不隶属于唐朝。
3.C 4.D 5.B 6.B 7.B
8.C [解析] 大食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史实;东罗马金币反映的是唐朝与欧洲国家交往的史实;非洲黑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实。因此三张图片共同反映的是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十分广泛。
9.A
10.B [解析]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由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且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唐朝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1.(1)人物与事迹: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文化。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特点:兼容并包、充满活力。
(2)丝绸之路。张骞。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
(3)唐朝的对外关系、开放与交流等。
(4)影响:汉唐时期对外交流频繁,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都向外传播;同时,中国也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中外之间相互学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