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章结尾
技法点拨
亮丽的开头固然能使人眼前一亮,引发一睹为快的念想;精彩的结尾亦能让人难以掩卷,拍案叫绝。好的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旨;或戛然而止,干净利索;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中考满分作文的结尾方法:21世纪教育网
一、自然收束式结尾,干脆利落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以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
例如:
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诠释,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快乐的往事值得珍藏。(中考满分作文《聊一段快乐的往事》)
【简评】文章的这个结尾顺着文思的发展趋势结束全局。作者如数家珍似的将童年时代在外婆家里的快乐往事娓娓道来,事情讲完后,就自然结束全文,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二、抒情议论式结尾,深化主题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例如:
我说:大爱无声,是因为受伤的心灵需要爱的奉献,需要用爱来抚慰。大爱无声,就是爱的奉献!(中考一类作文《大爱无声》)
【简评】这篇作文的结尾运用了极富文采的抒情议论,更让读者心灵深受震撼。
三、首尾呼应式结尾。浑然一体
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例如:
这一瞬间,我感觉正气扑面而来,在浩然天地间,我们生活得那样坦荡和傲然。(中考满分作文《我感动,生活的瞬间》)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写道:“生活是由无数的瞬间连缀而成的,走进生活便有了铭心的感动。”文章的结尾恰好呼应了开头,这样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四、引用式结尾。意味无穷
在结尾处引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着重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
例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如流水一般转瞬即逝,生命也随之慢慢逝去。我们现在能做的,唯有勇敢面对人生,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勇往直前。我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命就在自己手中。(中考满分作文《生命》) 21世纪教育网
【简评】本文写中秋月夜,睹物思情,触动了作者的情怀。情思由此展开却不止于此,而是引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表达出耐人寻味的哲理,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五、发问式结尾。引人深思
在文章结尾处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或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例如:
“琢磨”到这里,忽然觉得:何止足球,文学、艺术乃至一切文化,抑或是科学技术该如何发展,难道不都可以有所启发吗 (中考满分作文《琢磨足球》)
【简评】本文以反问的形式结尾,具有启发、强调和肯定的作用,目的是引发},-4r'1的思考:足球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要踢出自己的民族风格。
六、点题式结尾。结构严谨
写作时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就是结尾回应题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结尾点题。
例如:
于是,你们会看到在一群埋着头的鸵鸟中,有那么一只在对着天空祈祷:“我想飞!”(中考满分作文《我想飞》)
【简评】文章的结尾“我想飞”,恰好揭示了题意:呼吁加强环境保护,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结构也显得十分严谨。
七、总结式结尾,突出中心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对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
例如:
有这样一种声音,大义凛然,它已响彻数千年,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继续前行。(中考满分作文《有这样一种声音》)
【简评】本文选取了彭德怀元帅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典型形象作为材料。主体部分具体再现当年彭德怀元帅的“声音”,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颇能给人以鼓舞。
范文赏析
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回家
每次晚上到商场购物时,总喜欢拖到快关门的时候,不为别的,只为了听那最后一曲《回家》。21世纪教育网
那真是一支流入灵魂深处的曲子,虽然是雄浑的萨克斯管吹奏的,但这支曲子却是柔情百转,仿佛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轻声道:“回家吧!”然后,我便会心满意足地回家。
家,占据了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与我们的情感紧紧契合。在我们遇到任何风雨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家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黯乡魂,追旅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们从墨色中浸染出的,无一不是对回家的渴盼;他们从笔尖流泻出来的,无一不是对家人的思念。
这种回家的情感自古就有,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不断地延续下去。
如果没有这种回家的情感,海外华人岂会舞动那鲜红的五星红旗,护卫那跳动的圣火 岂会将双手举于胸前,为大地震中的死者默哀,为幸存者祈福 岂会在国外街头收集世界人民的微笑,拼贴成中国的版图 ……
一切的一切,只因他们对家的念想,他们身均蓖谚着中国人的血液。
鸟遇风雨而归巢,在巢的遮蔽下躲避寒冷的风雨;人遇困难而回家,在家的温暖里修复心灵的创伤。
我的耳边仿佛又回响起那首让人听了不禁动容的《回家》,那缠绵的旋律让我再一次陶醉其中。
我愿这乐曲能够响在地震中受难的同胞耳畔,愿他们早日建起新的家园。
我愿这乐曲能够响在守卫边疆的战士身边,愿他们守好边疆,守好祖国,守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家。
我愿这乐曲能够响在每一个游子心中,愿他们早日回家。
【赏析】小作者借助一首与题目同名的萨克斯曲,并且首尾呼应,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浓郁的抒情格调。在这种格调里,考生的思绪在古今中外间畅意飞掠,由古代思家的诗句到当下破家的同胞,由海外华人的爱国行动到重建家园的美好祝福。其间,或记叙,或议论,或
抒隋,无不流淌着回归“小家”和“大家”的深沉而炽烈的情感。
轻松练笔
1.(2009·遵义中考)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读懂了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2.(2008·乌鲁木齐中考)你好!你怎么了 你认为呢 ……只要每天开口说话,“你”字就必定会用到。“你”也许是亲人、师友,也许是同学、对手,也许还是陌生人。或者也许,“你”是不 可或缺的物品,是某种情感精神……总之,离不开“你”。
请以“离不开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囝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
3.(2009·内江中考)作文。21世纪教育网
《伊荣。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就请分担一点我的贷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 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是的,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何况帮助别人很可能也是帮助自己。请以“帮助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第五章结尾
1.【写作提示】从这道半命题作文的前半部分看,应抓两个字“读懂”,这篇作文没有任何提示,这就意味着你选材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你只想到读懂了一本书,那你的思路就太窄了。要读懂的东西太多了,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事,或者是一份感情,如“我读懂了父爱”“我读懂了妈妈的笑容”“我读懂了奶奶的手”…“要写出怎样读懂的,其中渗透着我怎样的感情。注意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2.【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这样就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桶的空间,题目要求虽然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从这个话题来看,文体范围还是很窄的,以记叙文体为好。题目中的“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或者情感精神等。写人时可以写亲人、师友等在生活中对你帮助或激励,也可以写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某种原因而对你产生的深刻影响;写“情感精神” 时,如团结、勤奋、感动等,重点写它们在你生活中对你的影响和意义。
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提示+题目的全命题作文。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帮助别 人,是最好的美德,帮助别人很可能也是帮助自己。所选的材料要为这个主题服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写作时,要写出你是如何帮助自己的,这就要通过帮助别人来达到这个效果。也可写成一篇议论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观点。
自燃收束式
干脆利落
抒情议论式
深化主题
首尾呼应式
浑然一体
引用式
意味无穷
发问式
引人深思
点题式
结构严谨
总结式
突出中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