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设计
课题 第 6 单元 第 1 章 第 2 节 细菌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说出细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细菌模型,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尝试通过将细菌与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制作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分析,培养理性的、缜密的思维方式。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学习细菌的生殖,认同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范围和生活条件,生对细菌与人体的一些疾病有一些小部分的理解,但是由于细菌没法用肉眼观察,所以学生对细菌的特征、细菌的发现史较为陌生。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较熟练地使用思维导图。
重点 难点 重点: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教学方法 实践法、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归纳法、概念图法
教具学具 教具:腐烂的猪肉汤1份、新鲜的肉汤1份、微课、视频、橡皮泥12份、细菌的贴图9份
学具:导学案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2min) 【展示】:常温放置3天的猪肉汤和新鲜的肉汤
【提问】:
1. 你能闻到新鲜的肉汤和腐败的肉汤分别是什么气味?
2. 肉汤的腐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播放】《细菌的科普》 学生闻两种肉汤的气味
思考回答:
细菌、微生物等
观看视频 运用实物、视频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思考
二、细菌的发现 (4min) 资料1:利用ppt介绍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列文虎克 听课
再现鹅颈瓶实验,给学生直观感受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理性的、缜密的思维方式
资料2: 19世纪时,许多著名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资料3:1864年——巴斯德进行鹅颈烧瓶实验
【视频】《鹅颈烧瓶实验》
【思考】
巴斯德试验中哪一个瓶子的肉汤会腐败?
这两个瓶子形成一组什么实验?
得出结论: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观看视频,并思考导学案上“概念构建一”的三个问题
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5min) 展示细菌图片,感受细菌大小
【提问】表面干净的图钉,真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吗?
利用PPT播放显微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钉子“面貌”图片,放大倍数为33倍、100倍、200倍、300倍、500倍、15000倍、30000倍、70000倍
【小结】细菌的个体非常的微小
二、展示不同形状细菌图片,进行分类
【活动】请两位学生,在讲台上对9种细菌的图片按照形态进行分类。
【展示】同时展示9种不同形态的细菌
【提问]】根据细菌的形态,你能将细菌分成几类,分别是哪几类?
观看图片,感受细菌的大小
小结,
观察不同细菌的图片,对细菌进行分类,并完成导学案“概念构建二”的内容
通过观察不同倍镜下的细菌,让学生在惊讶中走进细菌,直观感受细菌的大小非常微小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归纳,并通过一个分类活动,使学生能够做中学
四、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19min)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活动】制作细菌的结构模型
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小组合作,利用橡皮泥制作细菌的结构模型,并进行分组比赛
【思考】
你是如何制作细菌的遗传物质的?
【展示】所有模型、两小组的细菌模型
【提问】
1.细菌的结构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2.是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或荚膜?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你们在制作细菌的模型时是怎样制作细菌的DNA的?
【小结】1.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2.小结细菌的鞭毛、荚膜的作用
真核生物的概念与细菌的营养方式
【展示】细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引出原核生物的概念
原核生物:有DNA集中区域,但没有成形的_???è?????_的一类生物
【练一练】下面哪个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 )
A.细菌(图) B.蓝藻(图)
C.支原体(图) D.酵母菌(图)
根据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不同推测,他们在营养上是否相同?
【小结】细菌的营养方式:绝大多数细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小组合作,利用橡皮泥制作细菌的结构模型,并进行分组比赛,完成导学案“概念构建三”的第2小题。
评选最完整最好看的细菌模型
请两个小组展示细菌模型,介绍细菌的结构和回答三个问题
观察讨论,总结出原核生物的概念
练习
思考总结
细菌的营养方式
通过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做中学,利用模型,将平面的知识立体化,加深对细菌的结构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通过展示不同的细菌模型,进行对比,纠正学生错误的知识,构建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练习巩固,加深对原核生物这一概念的理解
通过比较法,归纳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五、细菌的生殖(5min) 一、阅读课本,收获新知
【展示】细菌分裂图
【问题】细菌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
【动画】《细菌分裂》动画
【算一算】假设食物及空间充足,你手上有1个细菌,分裂一次得2个,分裂第二次是4个,第三次是8个,依次类推,分裂第N次是多少个细菌?
【展示】芽孢图
简单介绍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般条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能够耐受高温和干燥。
【活动】假设制作的这一个细菌(模型)遇到不良环境,形成芽孢,请你以这个细菌的模型为基础,利用橡皮泥制作出芽孢
小结: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
观察图,回答
观看动画
计算并完成导学案“概念构建四“第2题”
听课
动手
小结 通过图片来展示细菌的分裂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动画、计算,认识细菌繁殖的特点
通过问题、活动,让学生更好理解细菌遇到不良环境会形成芽孢,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
六、小结(5min)
利用3分钟完善课前已绘制的概念图
【展示】学生的概念图,进行小结
完善概念图、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发现
2.细菌的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4.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为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出色完成了构建概念、共同探究、表达交流等工作,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做中学的乐趣。通本节课是一节学生却难以接触的内容,在本节的设计中,一共有5个亮点:
1.亮点一: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自主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2.亮点二:利用实物、视频导入激起兴趣、利用问题引导,合作学习获取新知,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亮点三:利用制作模型法、概念图法等,让学生在快乐的动手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做中学的理念。
4.亮点四:利用概念图法,让学生自主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通过概念的构建,既可以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也可以给师生及时反馈。
5.亮点五:本节课运用了活动教学法,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