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18世纪中期,英国之所以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这个保障是指( )
A.国家的统一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建立
C.广阔的世界市场
D.先进的生产技术
2.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
B.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
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他意在说明(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5.阅读如图,分析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的影响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大工厂制的确立
D.工业革命的推动
6.(19世纪后期)电灯发明后,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英国人相对保守,未能与时俱进
B.大量殖民地存在转移了资金
C.英国经济全面落后于美德
D.英国国内劳动力的成本更高
7.下表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由此表可见,当时( )
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部分情况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B.欧美工业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C.欧美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英国对外贸易增速居于世界首位
8.CCTV《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叙述: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在掌握石油行业的10年中,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80%。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却说:“从某些方面看,人们争议的不是垄断本身,问题是他们过度阻碍了新的竞争者进入。”可见垄断组织的出现( )
A.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B.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
C.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D.导致了企业间的竞争减小
9.183l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10.“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材料说明了( )
A.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
11.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他认为“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紧张过渡。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
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12.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1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是( )
A.《和平法令》
B.布尔什维克颁布的《四月提纲》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布尔什维克颁布的《土地法令》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的女工高呼“打倒战争!”“要面包!”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起义工人得到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15日宣布退位。
材料二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个文献通过的历史背景及各自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的关系。
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文明”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资产阶级能够统治世界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客观上有哪些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13:BDDAD
CBCCB
BAA
14.(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背景:1917年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次日完全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
莫斯科等城市也相继起义成功。在革命胜利之际,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
作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通过后,苏俄政府退出一战,新生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3)关系: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15.(1)生产力: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坊);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关系: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2)“文明”指资本主义
原因:市场、原料需求的不断扩大条件有:交通的便利、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等
(3)积极意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落后国家和地区迈向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