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提升学案(含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提升学案(含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3 18:01:00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期末复习提升学案
一、
《诫子书》重要知识点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文学常识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有《诸葛亮集》。
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谥号武侯。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③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用用法,使……广博,增长
④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作动词,立志
3、古今异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环境、心情)安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
懈怠
速度低
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
治理
4、一词多义
行:①夫君子之行
名词,操守、品行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词,走路
以:①静以修身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
连词,因为
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名词,志向
②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立志
学:①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②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成就
5、本文就体裁而言,属于 议论文 ,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从 学习 和 做人 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6、《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淡泊、立志、惜时。
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李存审戒子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李存审出于寒微 贫困
 
②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离开
 
③位极将相 达到
 
④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剖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
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
(3)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4)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一一诸葛亮《诫外甥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振奋
 
②年与时驰:
逝去
 
 
③恻然有所感:
悲痛的样子
 
  
④何患于不济:
成功
 
 
(2)翻译句子: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即使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害自己高尚的情趣,何必担心事业不会成功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C
) 
 
A.使庶几之志
夫志当存高远
B.若志不强毅
天若有情天亦老
C.徒碌碌滞于俗
徒以有先生也
D.何患于不济
患得患失
(4)读罢本文,你一定受益匪浅,请谈谈你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
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都可能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平庸,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入缜密的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
二、议论文阅读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①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程度,靠的是奋斗;人类文明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仍然要靠奋斗。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拼搏,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再创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更需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②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境界。奋斗需要立志高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抓实干。人生百年,是为自己的名利而忙碌,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奋斗?答案很清楚。为自己着想而苦心经营,其行为卑琐,境界低下;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其生命绚丽,境界高尚。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凡事要奋斗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现在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奋斗才有价值,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有勇气和能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③我们高兴地看到,有无数同志正以这样的奋斗观,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前不久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轻的副院长袁家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谁都知道,我国的航天基地几乎都在贫困荒凉、气候恶劣的地区。十多年间,袁家军边工作,边学习,读完了硕士学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最重要的是,他为我国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许,像袁家军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那么富足,但谁能说他们的艰苦奋斗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呢?他们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他们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庸庸碌碌,不思进取,荒废了大好年华。更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把奋斗只局限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范围内,丝毫不把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人民尊敬的,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是有价值的人生。
⑤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ài
 
②恶劣 liè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
(3)文章第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
 和 对比论证
 。
(4)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的奋斗观”指的是什么?(用文章原句回答)
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
(5)为什么说像袁家军这样的人“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因为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在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6)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奋斗需要……需要……需要……”的句式,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不可照抄原句内容)
真诚的友谊需要彼此相互理解,需要彼此包容,需要彼此真诚相待。
【知识点】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来了!!!)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或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①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一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可见,“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②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坐冷板凳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大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只有持之以恒,沉稳务实,才能真正有所得。
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讲究“坐得住”。李云鹤1956年在敦煌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古代壁画和彩塑的修复工作。他23岁进入洞窟修复壁画,一直做着除尘、灌胶、滚压、回帖等重复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使4000多平方米岌岌可危的精美壁画再露“花容月貌”。几十年来,李云鶴从一窍不通,到不断尝试、摸索、创新,再到技艺炉火纯青,多次开壁画修复先河,终成石窟类壁画修复界“一代宗师”。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④然而,在浮躁的当下,总有些人坐不住冷板凳。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说了;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困难、挫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狠劲基本看不到。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没有内心的定力,别说“大器晚成”,就连“大器正常成”都等不了。
⑤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⑥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很多时候,坐冷板凳不仅仅需要承受寂寞、忍耐冷清,更是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分,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没相连。这不仅需要我们有超脱的心态、开阙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还要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方能把板凳坐热。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2)选文开头写尤比契夫接受媒体采访的事,有什么作用?
引用尤比挈夫的玩笑话引出中心论点:“坐得住”方能“立得住”,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论述的趣味性。
(3)请简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本段观点: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然后引用韩儒林的对联做道理论据,继而产生了坐冷板凳的内涵;接着列举司马迁等人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持之以恒,沉稳务实,才能真正有所得。
(4)选文③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第三段列举了李云鶴几十年修复壁画终成“一代宗师”的事例,第四段列举了两种坐不住冷板凳的人的事例,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讲究‘坐得住’”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我们学习时,要坐得住,才能静下心来,取得好的成绩。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长政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长政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长政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长政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长政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长政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长政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长政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再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本军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品格
画兰竹
① 孤傲高洁 
② 谢绝为日本人登台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
③ 爱国爱民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简要概括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川喜多长政邀请梅兰芳时所见的梅兰芳的外在形象,与结尾观众眼中梅兰芳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梅兰芳精湛的演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
①“最精彩的表演”,一语双关,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虚与委蛇的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
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突出文章的主旨。
③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可谓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居香港时专心画画,一是因为他要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另一个原因是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做风范,坚定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有多年交情的老友梅兰芳的风流神采,但在香港中国饭店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让他大失所望。
C.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梅兰芳的形象。例如第⑥段川喜多长政眼中梅兰芳的外在形象,与第?段观众眼中梅兰芳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D.梅兰芳之所以被人称赞,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质。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第四单元期末复习提升学案
一、
《诫子书》重要知识点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文学常识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有《诸葛亮集》。
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谥号武侯。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
④非志无以成学:
3、古今异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环境、心情)安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
懈怠
速度低
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
治理
4、一词多义
行:①夫君子之行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①静以修身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
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志无以成学
学:①夫学须静也
②非志无以成学
5、本文就体裁而言,属于 
 ,论点是 
 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6、《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李存审戒子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李存审出于寒微 
 
②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③位极将相 
 
④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
(3)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一一诸葛亮《诫外甥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年与时驰:
 
 
③恻然有所感:
 
  
④何患于不济:
 
 
(2)翻译句子: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使庶几之志
夫志当存高远
B.若志不强毅
天若有情天亦老
C.徒碌碌滞于俗
徒以有先生也
D.何患于不济
患得患失
(4)读罢本文,你一定受益匪浅,请谈谈你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
二、议论文阅读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①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程度,靠的是奋斗;人类文明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仍然要靠奋斗。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拼搏,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再创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更需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②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境界。奋斗需要立志高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抓实干。人生百年,是为自己的名利而忙碌,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奋斗?答案很清楚。为自己着想而苦心经营,其行为卑琐,境界低下;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其生命绚丽,境界高尚。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凡事要奋斗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现在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奋斗才有价值,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有勇气和能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③我们高兴地看到,有无数同志正以这样的奋斗观,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前不久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轻的副院长袁家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谁都知道,我国的航天基地几乎都在贫困荒凉、气候恶劣的地区。十多年间,袁家军边工作,边学习,读完了硕士学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最重要的是,他为我国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许,像袁家军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那么富足,但谁能说他们的艰苦奋斗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呢?他们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他们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庸庸碌碌,不思进取,荒废了大好年华。更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把奋斗只局限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范围内,丝毫不把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人民尊敬的,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是有价值的人生。
⑤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②恶劣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3)文章第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和 
 。
(4)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样的奋斗观”指的是什么?(用文章原句回答)
(5)为什么说像袁家军这样的人“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6)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奋斗需要……需要……需要……”的句式,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不可照抄原句内容)
【知识点】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来了!!!)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或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①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一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可见,“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②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坐冷板凳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大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只有持之以恒,沉稳务实,才能真正有所得。
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讲究“坐得住”。李云鹤1956年在敦煌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古代壁画和彩塑的修复工作。他23岁进入洞窟修复壁画,一直做着除尘、灌胶、滚压、回帖等重复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使4000多平方米岌岌可危的精美壁画再露“花容月貌”。几十年来,李云鶴从一窍不通,到不断尝试、摸索、创新,再到技艺炉火纯青,多次开壁画修复先河,终成石窟类壁画修复界“一代宗师”。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④然而,在浮躁的当下,总有些人坐不住冷板凳。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说了;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困难、挫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狠劲基本看不到。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没有内心的定力,别说“大器晚成”,就连“大器正常成”都等不了。
⑤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⑥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很多时候,坐冷板凳不仅仅需要承受寂寞、忍耐冷清,更是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分,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没相连。这不仅需要我们有超脱的心态、开阙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还要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方能把板凳坐热。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写尤比契夫接受媒体采访的事,有什么作用?
(3)请简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③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长政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长政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长政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长政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长政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长政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长政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长政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再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本军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品格
画兰竹
① 
 
②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
③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简要概括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3)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居香港时专心画画,一是因为他要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另一个原因是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做风范,坚定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有多年交情的老友梅兰芳的风流神采,但在香港中国饭店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让他大失所望。
C.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梅兰芳的形象。例如第⑥段川喜多长政眼中梅兰芳的外在形象,与第?段观众眼中梅兰芳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D.梅兰芳之所以被人称赞,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质。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