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卷——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测试卷——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3 18: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考查内容:第六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昳丽(yì)  崩殂(cǔ)  兜鍪(móu)  陟罚臧否(zhì)
B.窥镜(kuí) 曹刿(guì) 裨补(bì) 妄自菲薄(fěi)
C.玉帛(bó) 狗窦(dòu) 舂谷(chōng) 一鼓作气(ɡǔ)
D.旗靡(mǐ) 驽钝(lǔ) 臣妾(qiè) 门庭若市(tínɡ)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  B.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
C.朝服衣冠(朝廷)  D.性行淑均(公正、公平)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分)
A.公将鼓之 B.吾妻之美我者
C.此皆良实 D.夙夜忧叹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D.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7.古诗文默写。(8分)
(1)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________,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3)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________,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不尽愁绪和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7分)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天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有删改)
(1)上述文字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文字,你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部小说与其他常见小说的叙事角度不同,采用这样的叙事角度有何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哈尔滨中考改编)(6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二)(8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以咨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D.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第一段将先汉、后汉对比,借古鉴今,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
D.选文第二、三段,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
(三)(15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正月,丁丑朔,帝②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部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③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有删改)
【注释】①三年: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臣之妻私臣(     )
(2)王之蔽甚矣(     )
(3)礼毕(     )
(4)固为胜之(     )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形貌昳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以此言之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C.吾妻之美我者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D.毅为司隶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是向君王进谏,刘毅和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长沙中考)(14分)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⑥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⑥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⑨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辞不受令 (辞:言辞)
19.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一弯月,是故园对游子的呼唤;一缕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阕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唤……离乱的国度呼唤和平,崭新的时代呼唤奋斗,共同的梦想呼唤担当……
请以“____________的呼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测试卷
1.C 【点拨】A项,“殂”应读cú;B项,“窥”应读kuī;D项,“驽”应读nú。
2.C 3.B 4.D 5.D 6.D 【点拨】“‘说’是一种说明文体”错误。“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理来说明道理。可叙述,可描写,也可以说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杂文。7.(1)以光先帝遗德 (2)出门东向看 (3)愁云惨淡万里凝 (4)已知泉路近 (5)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6)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8.(1)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2)简·爱、罗切斯特 (3)勇敢地追求爱情、幸福,追求自由和平等,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4)小说常见的是用第三人称来写,《简·爱》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一方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使小说亲切可感,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9.抒发了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强烈的愤慨的思想感情。 10.D 11.B 【点拨】B项,两个“悉”都是“全、都”的意思。A项,表原因/用来……的;C项,因为/拿;D项,奏效/功效。 1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叹息,并感到痛心、遗憾的。 13.D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错误,应为“以大臣的身份用恳切的言辞劝说”。 14.(1)偏爱 (2)所受的蒙蔽 (3)结束,完成 (4)已经 15.B 【点拨】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项,凭借;C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担任/为了。 16.(1)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 17.刘毅:直言劝谏。直接指出晋武帝卖官卖爵,中饱私囊,和恒、灵二帝一样昏庸。收到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效果,晋武帝自我解嘲,欣然接受。邹忌:委婉劝谏。用日常生活中自己受蒙蔽设喻类比推理国君也受蒙蔽,讽谏齐威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齐王纳谏除弊,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译文】太康三年的春季,正月初一,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子,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刘毅任司隶,检举惩处豪门权贵,无所顾忌。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违反了宫中的规定)刘毅就上奏皇帝弹劾他。
18.B 【点拨】A项,放走;C项,错误地;D项,推辞。 19.A 【点拨】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表原因。A项,因为,表原因;B项,连词,表修饰,不译;C项,来,表目的;D项,用,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20.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21.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