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死海不死》PPT课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死海不死》PPT课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5 14:28:49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死海
不死
死海不死
教学目标: 1、了解死海的特点、成因及其变化 2、了解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生动与准确
3、学习写作生动准确的说明小品文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
游弋
(yì)
安然无恙
(yàng)
干涸
(hé )
勃然大怒
(bó)
不逊
(xùn )
执迷不悟
(zhí)
展示交流:说明方法
判断下下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2、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3、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
4、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展示交流:引用传说的作用
A、文中两处传说能否删除?
如果删除影响本文所说明内容吗?
为什么?
B、如果让你介绍家乡的愚公山,你会不会也学学本文这一招?
拓展延伸:概括生动的题目
A、结合课文所说明的内容请给本文更换一个题目,试比较哪个更贴切更引人注目?
B、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鸟中诸葛》、《神奇的
细胞》等题目与之有什么相似之处?
C、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分别
添加修饰成份,使所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目了然。
拓展延伸:准确的说明语言
思考:“把各种盐分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一句中的数据能否改为24%或者大约24%、24%左右?
“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
这个数据不科学,既然最深的地方是约数,平均深度怎么会是
个确数?
拓展延伸:科学合理的说明顺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分别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本文的说明顺序与上述哪篇文章相同?
口头归纳本文各个自然段所说明的主要内容
逻 特征 “ 死 ” “ 不死”
辑 形成 自然界形成的结果
顺 过去
序 变化 现在
未来
板书
课后检测
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写一篇《为鲨鱼伸冤》的文章。 ①在通俗小说中和电影里鲨鱼常常被写成凶猛的人者。 ②没有鲨鱼,海洋会马上变得拥挤,大自然平稳可能被破坏。 ③鲨鱼血液中所含的抗体不公能制服细菌和病毒,还能抗拒若干可能人命的
化学物质。 ④生化专家曾用一种极猛的致癌剂饲养鲨鱼,结果表明:“在将近8 年的时间
里,不曾发现有一条鲨钱长出了肿瘤。” ⑤统计数字表明,每年全世界被鲨所伤者不过100人,死于鲨吻者只有25人,
但每年在海洋中游泳者有上亿人。按比例说,被鲨鱼吃掉的的机会为1/500万; ⑥鲨鱼的感觉器官特别敏锐,鲜血和腐鱼气味溶化水中,那怕冲淡到百万分
之一,它也能嗅到; ⑦鲨鱼有一种第六感官,它能感受到动物肌肉放同的电脉冲。对鲨鱼来说埋
藏在海洋底层中的比目鱼,就你暴露在环礁清流澈的水中一样。 ⑧鲨鱼的许多令人深感举的秘密,上前才刚刚开始被揭露; ⑨鲨鱼的最大敌人是人类,人们每年捕鲨鱼近1亿条。而鲨鱼成长缓慢,产
量不多,这比其它鱼类更容易出现捕捞过度的情况。
习作指导
写作要求:
①题目要概括形象
②材料运用得当(在所给材料中勾选几项) ③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④只写出说明提纲(注意说明顺序)
提示:
题目:《为鲨鱼伸冤》
顺序:认识过程(逻辑顺序)
内容:①“冤”是什么?②为什么“冤”?
路山中学:兰胜蓝23 死海不死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①安然无恙()A.事,B出事 C病 D危险
②漂砾()A瓦片 B碎石 C.石头 D.花岗岩
③臭名昭著() A.特殊 B十分 C.耀眼 D,显著
④肆虐() A虐待 B侵犯 C.残暴 O.侵占
⑤不毛之地() A.草木已毛发 C.皮毛区粗糙21世纪教育网
(2)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肆虐(ying2) 轻盈(yiny2)点缀(zhui4)月晕(yun4)21世纪教育网
B葱笼(long2)粼波(lin2)丘墟(xu1)侵袭(qin1)
c.干涸(he2)弥漫(ni2)游弋(yi4) 趋势(qu1)
D痉挛(jing1 luan2)黏膜(nian1)麻痹(bi4)水俣湾(yu3)
(3)找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
A开垦 威胁 绫纱 屡次21世纪教育网
8家眷 沉淀 衰竭 铁锹
C.汲水 蹬口 覆盖 岩隙
D.充沛 青苔 塌陷 勃然大恕
(4)“赞扬、吹嘘、吹捧”是一组同义词,但感彩不同,下列几组词语的感彩依次与之相似的是()。
A。保护 庇护 袒护B成果 结果 后果
C.团结 结合 勾结D谨慎 慎重 拘谨
(5)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______
A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俺不死,大惊失色,只好将他们全部释放。
B狄杜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因为他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C.奴隶们屡俺不死,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D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_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2)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3)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10米。()
三、课内阅读21世纪教育网
(-)阅读课文《死海不死》第6自然段。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①,东西宽5至16公里②,海水平均深度146米③,最深的地凸方大约有400米④。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句,主要说明了_________。
(2)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列的四个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其中运用确数的是句_________和_________句,运用约数的是_________句和_________句。
(3)死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
(4)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说明文的语言特别注重准确性,文中加“凸”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东西宽 5至 16公里的”的“至”能否改成“或”?
“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主要”删去后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拓展阅读
(一)长江水患与流域人口超载21世纪教育网
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 长江流域人口量已大大超过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 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 a____10%,水 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者 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b_____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已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 立方米每秒的C____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d_____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国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湖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gui4)冠让给了部阳湖。然而,都阳湖同样是(e4)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 1/5以上。
③洞庭湖、都阳湖与江汉湖群,5O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泥,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xie2)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
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口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
(1)按②③段括号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1世纪教育网
gui4()e4()运难逃 xie2()持
(2)在第①段中a.b.c.d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加剧 急剧 仅有 至少 B仅有 加剧 至少 急剧
C急剧 至少 仅有 加剧D.至少 加剧 急剧 仅有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4)按文章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I)调节洪峰(II)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III)容纳百川
A.(I)(II)(III)B(II)(III)(I)
C(III)(I)(II) D.(1)(III)(II)
(5)为什么说人与湖争地是造成长江水患的原因之一?
(6)列举本文所使用的三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多。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二)、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 (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______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_____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1. 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强劲 阻塞 B. 强健 阻挡
C. 强劲 阻挡 D. 强健 阻塞
2. 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 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昆明四季如春。 B. 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C. 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D. 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3. 文中昆明“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_________。
4. 昆明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21世纪教育网
5. 文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 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
A. 从主要到次要 B. 从概括到具体
C. 从本质到现象 D. 从部分到整体
6. 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 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事物说明文 B.事理说明文
答案:
一、(1)①C②B③D④C⑤A (2)B(3)D(4)A(5)C
二、(1)分类别(2)举例子(3)列数据
三、课内阅读
(1)第一死海形成的原因(2)①③ ②④ (3)地形物理变化化学变化(4)作比较 (5)不能,\'至\'字能准确表达出死海宽度的范围。 \'主要\'删去后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四、拓展阅读
(一)
(1)桂厄 挟(2)B (3)人口超载,过度索取森林资源,造成长江流域 森林覆盖下降,生态环境被破坏,加剧了水患。 (4)C (5)因为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群消失,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小。 (6)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7)B
(二)21世纪教育网
1. C 2. D 3. 列数字 夏季温度不会很高的一个原因
4. 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5. B 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