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21世纪教育网
二、合作探究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1.导入21世纪教育网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21世纪教育网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21世纪教育网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讨论后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21世纪教育网
5.学生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2.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 请找出来。
3.教师小结第—2题。(1);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2)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3)强烈的对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1世纪教育网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21世纪教育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
“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lOO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1张PPT)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有关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3、理解本文主题,增强环保意识。
初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2、搜集资料认识竺可桢。
3、解决下列生字新词:
磴 干涸 葱茏 坂 充沛 侵浸
文明 摇篮 肆虐 不毛之地 丘墟 俨然
4.本文是什么文体 和以前学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
5.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
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根据下列提示概括全文内容
这是一篇阐释事理的-------------文,全文围绕------------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解释-------向沙漠进军,再着重-----向沙漠进军,从地狱、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
说明文有时为了更清楚明白地说明一个问题,往往在每个自然段中都有一个主旨句叫做这个段落的中心句。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体会他们的作用。
本文的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是: 第①段: 第④段:。 第⑤段:
第⑥段:
第⑦段:
第⑨段:
课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A.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B.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C.要向沙漠进军,取得彻底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2、填写关联词语。
A. 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 有收复失地的把握, 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B.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 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学习了本课,你掌握了说明文的哪些知识?
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2008年的奥运会成功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这是举世瞩目的一届体育盛会,“北京”因此而闻名世界。然而,现在北京城仍然面临着沙尘暴的威胁,大家能想想什么办法吗,替我们的政府出出注意,让北京城的天空更蓝、草地更绿,河水更清?
课堂检测: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到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①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②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③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④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⑤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⑥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⑦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⑧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1、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请写出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作用。(2分)
培植防护林的作用是:
培植草皮的作用是:
2、根据所学知识给“防护林”下个定义(2分)
3、第二段中④⑤⑥⑦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其作用。(4分)
4、为什么说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用得准确?(1分)
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5、指出语段的中心句(1分)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旅鼠之谜》同步测试
●基础巩固题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媲美( ) 挑衅( ) 笃信( ) 啮齿( ) 迷惘( )
2.写出下列形近的字读音并组词。
账( ) 胎( ) 楠( )
胀( ) 殆( ) 喃( )
3.解词。
鼠目寸光:
吵吵嚷嚷:
前赴后继:
相辅相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补写出下列成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渔翁得利。
(2)鞠躬尽瘁____________。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不为瓦全。
(5)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6)一言既出,____________。
●强化提高题
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回答问题。
“让我们算笔帐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1.所选文段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说清楚的?
3.除了这一特点,文章中还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哪些特点?
4.文章结尾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认为这样说对吗?谈谈理由。
5、旅鼠的奥秘之间有什么联系?
6、读完本文后,你有哪些启示?
●课外延伸题
奇特的年轮
①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轮。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②植物中不仅树木有年轮,水仙花也有年轮,它的年轮在它的“蒜头”上,有一个年轮的,开花期短;有三个年轮的,开花期长。因此,有经验的育花者,往往选取年轮多的水仙头,以便使花期长些。
③不仅植物有年轮,动物亦有年轮。鲤鱼等鱼类的年轮是其鳞片上的宽窄分界的条纹。令人不解的是,并非所有的鱼的年轮都在鳞片上,大马哈鱼的年轮在它们的背鳍上,大、小黄鱼的年轮却在它们的耳石上。
④牛、羊的年轮在它们的犄角上,所以又称为“角轮”。龟、鳖的年轮在它们的背甲上。蚌、贝和螺的年轮在它们的壳上。
⑤腔肠动物珊瑚虫的年轮是它们表壁上有粗细之分的规则形条纹。珊瑚虫不仅有它们的年轮,而且还有它们的“日轮”。一年为365日,那么它们便在自己的体壁上划下365条环纹。
⑥兔子和黄鼠狼这样的动物也有年轮,年轮在它们的骨头上,不过,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⑦有些鸟也有年轮:据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位山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捉住一只熊蜂鸟,发现近爪处腿皮上有环圈,根据环圈判断,这只鸟已有11岁了,从而否定了一般认为熊蜂鸟的寿命只有8年的说法。
⑧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人也有年轮,是在人的头颅里面,通过声波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实际年龄。如果检测器的声波频率与被检测人的实际年龄相符,人体便会做出反应,从而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目前,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用它来检测大型运动会参赛人员的实际年龄,或是应用到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用以检测涉嫌人员或罪犯的实际年龄,从而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
⑨按理说,一切生物都应该有它们各自的年龄,只不过是有的已经被发现,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罢了。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生物年轮的奥秘,以便有更多的发现,进而造福于人类。
21世纪教育网
1.本文介绍年轮,为什么先从树木的年轮说起?
2.科学家为什么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科学信息?
3.填空:
本文在介绍各种动植物的年轮时,一般是先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再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有的略去了对后者的介绍。这样使文章显得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
5.本文以“奇特的年轮”为题,年轮的奇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6.给本文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奇异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某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100字左右)
●中考模拟题
一.古诗文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
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21世纪教育网
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21世纪教育网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21世纪教育网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
1.整体感知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根据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
3.第④段中写到藏羚羊“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里“两行长泪”也“流了出来”,其原因是什么呢?
4.第⑨段中写老猎人在掩埋藏羚羊的同时,为什么也埋掉了他的杈子枪?
5.读了本文,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
6.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故事写一个合理的结尾。(6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题 1、略 2、略
3、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吵吵嚷嚷:乱哄哄的争吵。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
相辅相承:辅,帮助,补充。相互补充,相互促成。指互相依赖对方而存在,缺一不可。
4、(1)鹬蚌相争 (2)死而后已 (3)下自成蹊 (4)宁为玉碎 (5)精诚所至
(6)驷马难追
强化提高题
1.繁殖能力惊人
2.运用数字说明,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3.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二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4.提示:本题是开放性的。可以围绕“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这一点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5、旅鼠的奥秘主要有三点,第一个奥秘是前提,三大旅鼠一个比较一个更神秘莫测。6、略
课外延伸题
1.人们对树的年轮较为熟悉,先介绍它,再介绍人们较陌生的,便于人们理解接受,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2.①根据树的年轮可推知树龄; ②从树木年轮里可以发现储存其中的有关当地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位置 功用 条理清晰
4.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等
5.不仅树有年轮,植物中如水仙花等也有,甚至动物也有年轮,并且这种动植物的年轮位置、大小各异,功用也神奇。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7.提示:主要写清楚这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考模拟题
一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1.一个老猎人枪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或:藏羚羊为保护孩子向老猎人下跪但仍被枪杀)
2.承上启下(或过渡);他在猎杀藏羚羊时心软、手松、闭眼,但还是开了枪,他把猎获的皮卖的钱一部分供自己消费,更多的是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3.乞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
4.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的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从此不再猎杀无辜的生命。
5.应该认识到,野生动物也是自然中的一员,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人类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权利,与它们和谐相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6.提示: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2张PPT)
死海
不死
死海不死
教学目标: 1、了解死海的特点、成因及其变化 2、了解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生动与准确
3、学习写作生动准确的说明小品文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
游弋
(yì)
安然无恙
(yàng)
干涸
(hé )
勃然大怒
(bó)
不逊
(xùn )
执迷不悟
(zhí)
展示交流:说明方法
判断下下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2、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3、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
4、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展示交流:引用传说的作用
A、文中两处传说能否删除?
如果删除影响本文所说明内容吗?
为什么?
B、如果让你介绍家乡的愚公山,你会不会也学学本文这一招?
拓展延伸:概括生动的题目
A、结合课文所说明的内容请给本文更换一个题目,试比较哪个更贴切更引人注目?
B、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鸟中诸葛》、《神奇的
细胞》等题目与之有什么相似之处?
C、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分别
添加修饰成份,使所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目了然。
拓展延伸:准确的说明语言
思考:“把各种盐分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一句中的数据能否改为24%或者大约24%、24%左右?
“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
这个数据不科学,既然最深的地方是约数,平均深度怎么会是
个确数?
拓展延伸:科学合理的说明顺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分别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本文的说明顺序与上述哪篇文章相同?
口头归纳本文各个自然段所说明的主要内容
逻 特征 “ 死 ” “ 不死”
辑 形成 自然界形成的结果
顺 过去
序 变化 现在
未来
板书
课后检测
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写一篇《为鲨鱼伸冤》的文章。 ①在通俗小说中和电影里鲨鱼常常被写成凶猛的人者。 ②没有鲨鱼,海洋会马上变得拥挤,大自然平稳可能被破坏。 ③鲨鱼血液中所含的抗体不公能制服细菌和病毒,还能抗拒若干可能人命的
化学物质。 ④生化专家曾用一种极猛的致癌剂饲养鲨鱼,结果表明:“在将近8 年的时间
里,不曾发现有一条鲨钱长出了肿瘤。” ⑤统计数字表明,每年全世界被鲨所伤者不过100人,死于鲨吻者只有25人,
但每年在海洋中游泳者有上亿人。按比例说,被鲨鱼吃掉的的机会为1/500万; ⑥鲨鱼的感觉器官特别敏锐,鲜血和腐鱼气味溶化水中,那怕冲淡到百万分
之一,它也能嗅到; ⑦鲨鱼有一种第六感官,它能感受到动物肌肉放同的电脉冲。对鲨鱼来说埋
藏在海洋底层中的比目鱼,就你暴露在环礁清流澈的水中一样。 ⑧鲨鱼的许多令人深感举的秘密,上前才刚刚开始被揭露; ⑨鲨鱼的最大敌人是人类,人们每年捕鲨鱼近1亿条。而鲨鱼成长缓慢,产
量不多,这比其它鱼类更容易出现捕捞过度的情况。
习作指导
写作要求:
①题目要概括形象
②材料运用得当(在所给材料中勾选几项) ③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④只写出说明提纲(注意说明顺序)
提示:
题目:《为鲨鱼伸冤》
顺序:认识过程(逻辑顺序)
内容:①“冤”是什么?②为什么“冤”?
路山中学:兰胜蓝(共28张PPT)
地球的北极,面积约四千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却只有二百多万
点
终年冰雪覆盖,最低气温零下70多度
众多的北极动物
此地无老虎,
我才是大王
与这些霸主,绅士相比,我们旅鼠实在貌不惊人。但我们延续生命的能力,为了种族生存的惊天动地的壮举,在北极动物圈内,谁能与我们相比?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1998年,位梦华第六次进入北极考察,成为第一位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筛选信息:归纳北极旅鼠的奥秘
提示:(文中标志性的文句)
“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
“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迷”
“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旅鼠是北极所有动物中繁殖力最强的,也许只有细菌的分裂才能与之争锋。
第一个奥秘:繁殖能力惊人,成为世界之最,一对一年就有近百万的后代
如果一对旅鼠从3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生7胎,每胎12只,一共就是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 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3月份的两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几乎还有50万只。
第二个奥秘: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当旅鼠的数量急剧地膨胀,达到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顷有几百只之后,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停止进食,似乎是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不再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时候,连它们的肤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灰黑变成鲜艳的桔红,使其变得特别突出。所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为了干方百计地吸引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狐狸甚至北极熊等天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消耗它们。
来吃我吧!!!
第三个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的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人类照我们这样繁殖,结果会怎样呢???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我还想:当人类数量急剧膨胀,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你们能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地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吗
学习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大自然还有很多
奥秘人类无法解释,
你知道一些
什么奥秘呢?
能告诉大家吗?(共11张PPT)
枯 叶 蝴 蝶
徐 迟
预习练习:
1、 积累的字词。 (4分)
开阖( ) 逸出( ) 枯槁 ( ) qiáo cuì ( )
收 ( ) liǎn
2、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3、仿照下面的句式和内容补写句子。(4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是没有
是没有 。
一·初读课文,自主先学
了解枯叶蝴蝶
了解作者徐迟
枯叶蝴蝶又名木叶蝶或枯叶蛱蝶。鳞翅目蛱科蝶类的一种。一种形似树叶状的蝴蝶,在生物学中经常作为拟态与保护色的著名例证,为世界拟态著名实例。体长约30毫米,翅展不过65毫米。前翅最宽处是在肘脉处,而顶角向上斜伸成尖;后翅与前翅同宽,臀角具一尾突。其特殊翅形,使前后翅相连而组成叶片形状。在中国,枯叶蝶产于一些南方省区,四川峨嵋山较多。在日本、缅甸、泰国、印度也有分布.幼虫生活在卫蓝和蓼等植物上。
关于枯叶蝴蝶
走 进 作 者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当代作家。1934年肄业于东吴大学。早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建国后曾任英文版《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作协武汉分会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20世纪3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后亦创作散文,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60年代起创作《祁连山下》、《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等报告文学作品,歌颂优秀知识分子的献身精神,影响广泛。
*
二·走进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或理解.
2.枯叶蝴蝶的伪装目的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呢?
三·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小组探究
1.本文通过枯叶蝶的悲惨命运,作者阐明了一个哲理.请大家听读课文,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
2.与同学讨论一下,想想作者写枯叶蝶,主要表现哪些意思?
3.作者用哪些词来描写枯叶蝶?哪些用的最好?为什么?
*
深入理解课会文,体下列句子.
1.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2.国家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灭绝了.
3.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这里的两个装假作伪意义一样吗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课后检测: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1)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
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说它“最珍贵”是因为:( )
A它美丽 B它像枯叶C它美丽,阖起翅膀像枯叶。
(2)“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这句话在这一段中的作用是:( )
A.承接上文 B.启示下文 C.承上启下
枯叶蝶的命运是悲惨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还能举几个像枯叶蝶一样有悲惨命运的例子吗 人与动物又该怎样相处呢?(把你的感想写下来)(4分)
谢 谢 大 家
路山中学 法佳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向沙漠进军》教案
教学目标:
1, 简介作者;
2, 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
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
3, 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
性;
5, 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
逞,肆虐,
6,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一. 导入: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 题目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进军,本意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你在读了课文后,觉得这个题目中用“进军”,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归纳:
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
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
刚才有同学说了 “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 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
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 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
1) 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
2) 问: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最顽强”为什么说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
小结:这段总说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这段中心句就是这一句。
3) 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服力?举例子。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沙漠的危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两段,其他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明确: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摇篮——荒漠)B,曾是天然草原区的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由于风沙侵入,关外三十公里变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区——沙漠)
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第一部分其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御沙漠侵袭,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要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必须了解沙漠进行危害的特点,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征服敌人,只有了解了沙漠这个敌人的特点,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方法,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
(1) 听课文录音(第4,5,6段),思考沙漠侵袭进攻有什么特点,采用何种武器和方式,作者采用什么样说明方法作具体介绍,人类如何防御风沙侵袭?思考完成下列表格。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明确: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风沙进攻方式主要有两种:“游击战”和“阵地战”。
( 这里的“武器”“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了引号,起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3,按风沙不同的进攻形式和造成危害程度定义:
游击战:风沙飞扬袭击禾苗。
特点: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阵地战:狂风移动沙丘埋葬田园。
特点:风推行动沙丘,缓缓前进,造成危害。
问:课文中提到: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如何理解?它是怎样移动的呢?我们用文字结合图示说出狂风推动沙丘前进的过程。 提示:沙丘的移动
1. 客观条件: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
2. 沙丘移动部位:迎风面的沙粒
3. 移动的沙粒数量:成批
4. 移动方向:随风移动
5. 移动过程:从底部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
小结:沙丘向前移动过程一起来叙述一下。可见这篇说明文语言非常简洁,明晰。沙丘前进不是整体移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速度虽然不快,但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在哪里?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这段文字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先总说后分说。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 列数字
(2)针对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这两种沙漠侵袭方式,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御。
问:防御风沙袭击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防护林。它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样?针对风的。那么防护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吗?并行排列,两列距离有要求。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草皮, 它的作用是什么?针对沙的,减少沙的来源。 问: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什么?植树种草。
课文中有两句话中的“固定”充当什么成分大家必须先理解:1,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偏正短语)2,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动宾短语) 由于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根据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对一部分(已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过度和任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流动沙丘:植树种草。(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上述方法的确能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但是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还只是采取守势,是被动地防御风沙袭击。我们应该是主动向沙漠进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主动地向沙漠进军,并且使沙漠为我们所用,在向沙漠进军中取得彻底的胜利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思考一下。 如有时间,先朗读课文,后课后练习二中3小题分析。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四。
附板书:
向沙漠进军(事理说明文)
竺可桢
一.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最顽强:有史以来,不断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
举事例:1,西方文明摇篮变成荒漠。
2,天然草原区变成沙漠。
二.怎样向沙漠进军?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1, 培植防护林(减少风的力量)
2, 培植草皮(减少沙粒来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淄川区城南一中 王玲
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曾经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一般说来,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事实和规律。英国科学家戴维发现钾、钠;居里夫人发现镭等,这都是发现了事实,也就是科学。
爱因斯坦
牛顿
霍金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所创立的相对论和所揭示的辐射的粒子性,随后被发展到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唯物论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科学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他又在1915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提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这一关系 。1917年,在当时的天文观测中还没有看到星系的分离运动,为了说明天体在空间中静止的分布,他以引力场方程为依据,提出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止的宇宙模型 .
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 》。
本报讯 可以让盲人伸手感知世界的视觉手套,是英国“接触视觉”小组新发明的一个手套式装置,该小组由4位剑桥大学学生组成。“视觉手套”的工作原理与倒车雷达相似,它由两部分组成。带在手上的看似金属手套的东西,是一个超声波传感器,当感应到周围有障碍物时,就会通过一个无线接收器把信息传送到盲人所佩戴的震动器上,从而起到指引作用。在近日摩纳哥举行的“下一代企业家论坛”竞赛中,“视觉手套”战胜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5个团队,摘得桂冠,并获得1万欧元的商业启动资金。 “接触视觉”小组成员之一的皮特·戴维斯表示,他和同学们设计这一产品的初衷,不仅是为了给盲人提供更便宜、更轻便的导盲工具;同时他们还觉得,无论是经过改进的新型盲杖还是忠实可靠的导盲犬,都会让人一眼看出来使用者是有视力障碍的人,如果带上“导盲手套”的话,也许就不用再为这个问题担心了。这对一些比较自卑的盲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通过手套感应周围环境的同时,佩戴者也可以不受限制地做出任何动作,这无疑解放了原本必须牵住导盲犬或握住导盲杖的手,将让使用者的生活更便利。 皮特·戴维斯说,“我们小组正在积极进行下一步工作,计划将产品引入市场———我们会制作更多的模型,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积极与零售渠道合作,以保证产品能够上市。” (李禾)
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2、天才只有和科学相结合,才能结出最大的果实. ——英.斯宾塞
3、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 ——中.袁隆平
4、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5、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6、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巴甫洛夫
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8、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9、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
10、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中.华罗庚
创新写作 : 只要是与科学有关的故事、道理皆可入
文。可以放飞想象,写科技发明童话、科幻小说,
也可以写某科技发明的制作说明,还可以查阅资
料,针对某事物或某现象写科学小品文。总之,形
式不拘,语言要有科学的严密性,又要活泼生动。
一项项科技成果使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人类理
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迷,把古人美好
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九天揽月,五洋猎奇,追逐
星光,敲击原子,以地球人的身份向地外文明传递信息,无
一不是科技的熠熠光辉,无一不是科技成果的骄人展示,请
以我们的纯真和热情,来关注科技吧。也许,未来的科技世
界正因为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枯叶蝴蝶》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21世纪教育网
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认识到
装假作伪的危害性。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21世纪教育网
教具准备:
《枯叶蝴蝶》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看,蝴蝶,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吗?
生:美丽的
生:五颜六色的
生:五彩斑斓的
生:漂亮的
师:这是我们同学眼中的蝴蝶,下面请同学再看一幅图片,你能快速的告诉我这上面有几只蝴蝶吗?
生:5只
生:7只
师:其实,这上面一共是7只蝴蝶,一种像枯叶一样的蝴蝶
(二)枯叶蝴蝶档案
师:那么,对于枯叶蝴蝶你了解多少?你预习课文的时候都查到哪些资料?
生:读自己所查的资料
师:同学们查的比老师还多,老师也查到了一些有关于枯叶蝴蝶的资料,请同学们集体读读(大屏幕显示)
师:在我们的印象里,蝴蝶都是美丽的,可是它为什么看起来形似枯叶呢?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这种蝴蝶?
生:想
师:那么,今天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当代作家徐迟的哲理散文《枯叶蝴蝶》(板书课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这篇文章不长,老师很想给大家读一下,大家想不想听? 21世纪教育网
生:想
师:老师有3个要求。1、标上段号2、思考为什么它形似枯叶?3、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师朗读完课文学生回答 )
(四)读中品语言,品中读道理
师:朗读课文,背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采用下列方式展开交流:
1、我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它写出了( )。
2、我最欣赏课文的( )句话,( )词用的好,好在( )。
3、我觉得( )写的好,告诉我们( )。
(五)合作探讨 小组释疑
师:下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将问题记在卡片上。如: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六)让情感在对话的天空升华
师:通过同学们组内积极的合作、激烈的争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枯叶蝴蝶、人类、作者徐迟这三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下面请同学看一段采访:
教师拟定采访稿:
(1)枯叶蝴蝶,你很美丽,尤其是张开翅膀的时候,可是,为什么要阖上翅膀?
(2)你知道吗?这种做法非但没有保护到你,还加重了你的灭亡?
(3)人类,枯叶蝴蝶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视法律不顾仍执迷不误?
(4)徐迟先生,您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枯叶蝴蝶的灭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七)心灵对话的舞台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枯叶蝴蝶、捕蝶者、作者徐迟说什么?(一句最简洁的、最真诚的话语表达心声)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交流:
(1)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
(2)人类,我想对你说:“------------------------。”
(3)徐迟先生,我希望您:“----------------------。”
(八)放飞想象的翅膀
师:由枯叶蝴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写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提示:可多角度立意,可以抨击那些见利忘义者,可以联想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谈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 )
(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十)布置作业
作业:假如我是最后一只枯叶蝴蝶……..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我是一只寂寞的蝴蝶
秋风里 阖上我的翅膀
如同一片飘落的枯叶
我是那一只枯叶蝴蝶
并不想有人留意我的存在
我想逃开那些关注的目光
我向往着自由
向往着肆意的快乐
于是将我所有的美丽
换取了一身憔悴 枯萎
没有娇艳的容颜 [21世纪教育网]
没有柔曼的舞姿
也没有轻如鲛纱的美丽翅翼
只有一个形象的 如蝶般凄美的名字
我以为这样刻意伪装
便会逃开所有猎射的眼神
以为和我周围的世界 浑然一色
便可以去自由的飞舞 但我
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
不是因为我的美丽
而是用来隐蔽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愿这个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
他们的真相。
教学反思
《枯叶蝴蝶》是著名作家徐迟写的一篇哲理散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哲理美。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从而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章中,作者用鲜明的对比,既有枯叶蝶在阖起两张翅膀时的憔悴和张开翅膀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又有枯叶蝶和其它不伪装的美丽蝴蝶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但它并没有因此而逃脱人类的捕捉。从而说明装假作伪的行径瞒不过聪明的人。因此,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你想想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那些偷盗抢的罪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虽然曾经过着消遣的生活,可到最后他们的下场又是什么?是穷困潦倒?是监狱?还是下地狱?而那些为民服务的忠臣,那些为国为民做贡献、老老实实赚钱过日子的工人,那些富有爱心、善良的人们,他们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所以,做人要真。
最后,作者以“我要”、“我愿”表明自己的心迹,表现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有隐含着做人要表里如一,不需要伪装的道理。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作者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让人读了之后,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21世纪教育网
在执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坚持在语文课中要品读语言,让学生在品读中悟哲理,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思这节课,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加强了朗读指导,让朗读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生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上的写作特点,在不停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当然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自主的“学”,“学贵在质疑”嘛,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增设了“质疑解疑”这一过程,给学生一个“问”的平台,让思想在这里得到碰撞,本节课我对“对话式课堂”进行了尝试,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发散思维,张扬个性,学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捕蝶者对话(与全人类对话),当然也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的天空里,情感得到升华,在对话的天空里,联系生活中人和事,感受徐迟《枯叶蝴蝶》所含哲理。本节课的末尾,让学生畅谈自己所得收获,在这个环节我写了一篇下水文《假如我是最后一只枯叶蝴蝶》,本来是配乐读,结果没有播放出来,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调试好,工作上不够严谨,下水文(这首小诗)是为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感悟哲理,本节课在这里得到升华,学生读中学写,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但由于自己的拖沓,加上本节课的容量过大,导致拖堂,这是在教学中最忌讳的错误,今后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一定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把教学任务安排到位,把时间利用好。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向老教师学习,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以便改善自己的课堂,促进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等词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21世纪教育网]
2.通过学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要点,训练概括、理解能力。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珍爱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浓郁的抒彩,理解作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含蓄的句子。
教学设计思路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品读课文,把握独特的写法,感受作品浓郁的抒彩;学生自由质疑问难,理解难句,增强语感;延伸拓展,阅读相关课外文章,沟通课堂内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二、资料展播
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雁的各种资料,各组选择较有价值的资料,提交教师利用投影显示给大家,全班共同欣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感受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多媒体显示:
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窥探(kuī):暗中察看。狩猎(shòu):打猎。凋零(diāo):草木凋谢零落。
2.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
提问: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快速筛选相关信息,概括段意,归纳要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21世纪教育网
3.领悟文章的主旨。
(1)(多媒体显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提问:阅读上面的材料,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明确: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如何理解这三段话的深刻含意
学生思考,明确: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全球一体化,这是人类所不及的;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3)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旨。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四、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抒彩
1.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风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摘自《辞海》
提问:把这一段文字与课文进行比较,两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明确:这一段文字,重说明。客观介绍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如大雁的属性、外形、生活习性、候鸟、飞行线路、聚合性等。
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课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的飞行路线、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科学知识,但侧重点并不在于介绍知识。
2.教师点拨: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现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抒情性是本文最明显的特征。请同学们自主选例评析。
(1)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感受抒情性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浓郁的抒彩。
(多媒体显示)
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3)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4)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5)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6)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自由发言,任选一句来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
(1)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4)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5)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6)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教师总结:浓郁的抒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学生选择文中的片断,涵泳体味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研讨,释疑存疑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提出一个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如有小组成员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以纸条形式向教师提问。
2.教师选择较有价值的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21世纪教育网
代表性的问题有:
(1)如何理解“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
(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
(3)作者周末就到农场度假,用心观察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21世纪教育网
(1)课文是译作,理解起来有困难。联系上文,“坚定信念”是指经过迁徙到达目的地之日,准是春回大地之时。迁徙之前,远在千里之外,而且要把迁徙的时间计算在内,它们就能断定目的地的季节,所以说“先知”。“切断了其后路”,意思是大雁不像主教雀或花鼠,它们一旦迁徙,“要想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是有进无退的。
(2)联系下文,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3)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有益而无损。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而这是高度物质文明所不能代替的。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存疑:对有损无益、损益兼有的动物,我们也要与它们和谐共处吗
教师不必急于给予回答,引导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资料,作为“研究性课题”布置下去,两周以后上交研究性报告。
六、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 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资料简介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罗布泊蒙古语中有“汇入多水之湖”之意,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最后干涸时为450平方公里。
初读课文,自主先学:
带着下列问题朗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女生完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男生完成)?
(2)找出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
过去:充满生机 广阔美丽 环境怡人 生命绿洲
现在: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死寂的荒漠
①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②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
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①萧瑟 ② 和煦 ③干涸
④吞噬 ⑤裸露 ⑥戈壁滩
⑦庇护所 ⑧ 近在咫尺
正音:
sè
xù
hé
shì
luǒ
gē
bì
zhǐ
品味语言(14—28节)
文中语句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例句如下)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重。”
用拟人手法,“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实际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
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评: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
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
的地方。”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文势了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仙湖罗布泊
蓝天白云
花草摇曳
小鸟儿翻飞
林边牧歌
水如明镜
消失的罗布泊
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凝固的生命
永恒的眺望
静 默 的 抗 议
盐碱之痛
沙海漫漫
拓展延伸(一):
(1)如果你是这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你的子孙后代或伴随你成长的罗布泊诉说些什么呢?
(2)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罗布泊世纪老人热合曼照片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拓展延伸(二):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目前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共31张PPT)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小鸥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黄嘴天鹅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滑翔 目空一切
了解作家作品 。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你了解大雁吗?(学生回答: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整齐的雁阵吗
检查预习情况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滑翔(xiáng) 顾忌(jì)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南飞的大雁
冬季的大雁
归来的大雁
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
孤独的大雁
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
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大雁归来的情景。
第二部分(5—12)大雁归来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3段)赞美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情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概括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应如何理解?
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小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品味语言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明确: 第一句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第二句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第三句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五、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是全文的主旨。
图片欣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3 死海不死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①安然无恙()A.事,B出事 C病 D危险
②漂砾()A瓦片 B碎石 C.石头 D.花岗岩
③臭名昭著() A.特殊 B十分 C.耀眼 D,显著
④肆虐() A虐待 B侵犯 C.残暴 O.侵占
⑤不毛之地() A.草木已毛发 C.皮毛区粗糙21世纪教育网
(2)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肆虐(ying2) 轻盈(yiny2)点缀(zhui4)月晕(yun4)21世纪教育网
B葱笼(long2)粼波(lin2)丘墟(xu1)侵袭(qin1)
c.干涸(he2)弥漫(ni2)游弋(yi4) 趋势(qu1)
D痉挛(jing1 luan2)黏膜(nian1)麻痹(bi4)水俣湾(yu3)
(3)找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
A开垦 威胁 绫纱 屡次21世纪教育网
8家眷 沉淀 衰竭 铁锹
C.汲水 蹬口 覆盖 岩隙
D.充沛 青苔 塌陷 勃然大恕
(4)“赞扬、吹嘘、吹捧”是一组同义词,但感彩不同,下列几组词语的感彩依次与之相似的是()。
A。保护 庇护 袒护B成果 结果 后果
C.团结 结合 勾结D谨慎 慎重 拘谨
(5)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______
A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俺不死,大惊失色,只好将他们全部释放。
B狄杜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因为他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C.奴隶们屡俺不死,狄社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大惊失色,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D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_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2)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3)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10米。()
三、课内阅读21世纪教育网
(-)阅读课文《死海不死》第6自然段。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①,东西宽5至16公里②,海水平均深度146米③,最深的地凸方大约有400米④。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句,主要说明了_________。
(2)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列的四个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其中运用确数的是句_________和_________句,运用约数的是_________句和_________句。
(3)死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
(4)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说明文的语言特别注重准确性,文中加“凸”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东西宽 5至 16公里的”的“至”能否改成“或”?
“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主要”删去后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拓展阅读
(一)长江水患与流域人口超载21世纪教育网
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 长江流域人口量已大大超过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 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 a____10%,水 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者 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b_____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已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 立方米每秒的C____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d_____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国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湖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gui4)冠让给了部阳湖。然而,都阳湖同样是(e4)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 1/5以上。
③洞庭湖、都阳湖与江汉湖群,5O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泥,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xie2)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
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口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
(1)按②③段括号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1世纪教育网
gui4()e4()运难逃 xie2()持
(2)在第①段中a.b.c.d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加剧 急剧 仅有 至少 B仅有 加剧 至少 急剧
C急剧 至少 仅有 加剧D.至少 加剧 急剧 仅有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4)按文章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I)调节洪峰(II)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III)容纳百川
A.(I)(II)(III)B(II)(III)(I)
C(III)(I)(II) D.(1)(III)(II)
(5)为什么说人与湖争地是造成长江水患的原因之一?
(6)列举本文所使用的三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多。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二)、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 (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______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_____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1. 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强劲 阻塞 B. 强健 阻挡
C. 强劲 阻挡 D. 强健 阻塞
2. 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 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昆明四季如春。 B. 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C. 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D. 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
3. 文中昆明“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_________。
4. 昆明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21世纪教育网
5. 文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 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
A. 从主要到次要 B. 从概括到具体
C. 从本质到现象 D. 从部分到整体
6. 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 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事物说明文 B.事理说明文
答案:
一、(1)①C②B③D④C⑤A (2)B(3)D(4)A(5)C
二、(1)分类别(2)举例子(3)列数据
三、课内阅读
(1)第一死海形成的原因(2)①③ ②④ (3)地形物理变化化学变化(4)作比较 (5)不能,\'至\'字能准确表达出死海宽度的范围。 \'主要\'删去后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四、拓展阅读
(一)
(1)桂厄 挟(2)B (3)人口超载,过度索取森林资源,造成长江流域 森林覆盖下降,生态环境被破坏,加剧了水患。 (4)C (5)因为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群消失,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小。 (6)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7)B
(二)21世纪教育网
1. C 2. D 3. 列数字 夏季温度不会很高的一个原因
4. 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5. B 6.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