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3 11: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近代科技与文化》 学时 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过程和方法: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学生特征 1、学生是即将奔赴中考考场的毕业生,经历了体育和实验考试,每天疲于奔命,生活缺乏激情。
2、考前最后两个月是最关键的时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还可以发掘,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成功需要坚持这些道理至关重要。
3、大多数学生对本课名家了解的应该比较多,便于本课的学习。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7-1 专家团成员事迹学习基本信息 通过录音介绍专家团成员,学生从提供的信息中答出专家团成员的名字。并结合专家生平对其生活的背景、事迹,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7-2 观众来信反思成功的秘诀
结合三封观众来信,指出初三毕业生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引发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思考,并结合专家团成员的事迹和名言,总结成功的秘诀。
7-3 致青春写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结合我们耳熟能详的“两弹一星元勋”、袁隆平、南仁东、马云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再次深化取得成功需要的因素,并结合自身的前期努力,为考前最后两个月发掘潜力,明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克服诸多困难,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用汗水浇灌出美丽的青春。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①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以颁奖词的形式展示,学生在预习之后很容易建立联系;
②从人物生平和名言中汲取力量,总结成功的秘诀。
③从这一环节明确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通过艰辛的努力得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教学难点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①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习题,明确基础知识;
②从牛顿和达尔文生活的背景中,引导学生明确在神学统治人们思想的情况下,万有引力定律和进化论的提出何等的困难和宝贵。
③梵高作为一个代表人物,通过视频展示其作品,理解一个被生活抛弃的的人,如何追求梦想,如何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从而理解梵高开创的印象画派的特点。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7—1
专家团成员事迹学习基本信息
音频、文字材料
专家团成员事迹及生平展示
H
G
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15分钟20秒
自制

7—2
观众来信反思成功的秘诀
音频、文字材料、

观众来信及专家团名言
B
H
成功的秘诀:勇敢追梦、勤于圆梦、直面挫折、坚守信念、不怕孤独、大爱至尚等。

11分钟
自制

7—3

致青春写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视频
、文字材料

中国榜样及学生为中考做出的努力
D

B

结合中国榜样及自身为了中考付出的努力,写下自己的理想和中考目标,以及从此刻起自己要怎样做。
3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类别
人物
国别
成就
地位
科学家
牛顿
英国
天文学、数学、光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达尔文
英国
《物种起源》
近代生物学奠基人
文学家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
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国革命的镜子”
画家
梵高
荷兰
《向日葵》等
“扑向太阳的画家”
音乐家
贝多芬
德国
《英雄交响曲》等
乐圣










计 教学过程结构:
第一环节:专家团成员简介
第二环节:成功的秘诀
第三环节:致青春

形 成


习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练 习 题 目 内 容
7—1 认识和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7—2 结合自身查找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得出成功的秘诀。 从专家团成员身上你学到了哪些成功的秘诀?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7—3 中国榜样和为中考奔跑的毕业生写下理想与目标,以及从此刻起怎么做。 写下自己的理想和中考目标,以及从此刻起自己要怎样做。
形 成


价 1、在课堂参与方面,因为采取访谈节目的形式,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并且能够动静结合,在需要的思考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在小组讨论时能积极主动的讨论,同时每个小组都有部分同学表现出相当的团体意识,能够自觉维护小组讨论秩序。同时在回答问题时,整体的语言概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专业术语增多,口语化的现象明显减少。
2、本课教学设计针对的就是即将奔赴中考考场的毕业生,设计理念就是给毕业生加油鼓劲,所以学生与课堂的融合度特别高,课堂效果好。
3、最后的作业质量良好,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 学

思 2018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写给第二十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学是一门深邃而古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人格教育素材。历史学科的德育目标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显然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历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育人资源的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课程显然是厚植家国情怀最为生动的教材,通过对于历史的深入学习,真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切之爱、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才可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历史课应该充分利用先进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来引领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帮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在这个大的理念指导下,教学环节设计为“认识、追随、感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就本节课而言,我的反思如下:
(一)达到的效果:
1、在课堂参与方面,因为采取访谈节目的形式,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并且能够动静结合,在需要的思考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在小组讨论时能积极主动的讨论,同时每个小组都有部分同学表现出相当的团体意识,能够自觉维护小组讨论秩序。同时在回答问题时,整体的语言概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专业术语增多,口语化的现象明显减少。
2、本课教学设计针对的就是即将奔赴中考考场的毕业生,设计理念就是给毕业生加油鼓劲,所以学生与课堂的融合度特别高,课堂效果好。
3、通过互动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具有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4、最后的作业质量良好,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知识的迁移能力。
5、故事教学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更容易接受。其中历史人物的一些品质,很容易就被学生内化为内在的精神动力。
(二)存在不足:
1.由于访谈形式的限制,学生活动偏少,教师讲的偏多,应该增加互动环节。
2.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问题链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因课堂容量大,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
3、幻灯片展示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