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简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以及掌握长方形面积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方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新知识了解不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熟悉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技能目标: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研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立体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萝卜、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袋子、多媒体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五号黑体,下同)1、从袋子出示实物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将立体图形放回袋子,请两个学生上来从袋子拿出长方体。师:你怎么能这么准确的摸出这个长方体呢?生:摸到他方方正正……师:说得很好,看来长方体有很明显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动手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面、棱、顶点。教师拿出萝卜,一刀下去,让同学摸摸。师:同学们,摸摸老师切下去的,这个你摸了有什么感觉呢?生:凉凉的,湿湿的,平平的。(最佳答案)师;这个平平的我们就叫面。教师再切多一刀,再让同学摸。师:现在老师切了两个面,你摸摸看,又有什么感觉?生:两个平平的面,两平面相交部分摸到了尖尖(比较好的答案)师:刚才有同学摸到这个尖尖的,其实就是这两个面相交的部分,相加的部分在数学里规范的叫什么,同学们自己翻书看看。看谁的动作最快了。生:叫做棱。师:这个同学说得不错,不用老师教,自己能从课本找到所学的知识。教师再垂直两个面切一刀,让同学们再摸师;这一刀下去,同学们再摸到了什么呢?生:摸到了尖尖的。师:这个尖尖的,跟刚才的又区别吗?生:有,刚才的叫棱,是一条线。这个是一个点。师;这个点,我们在数学里成称为什么呢?生:顶点。师:这个同学的自学能力真是非常棒。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师:长方体都是有面,棱,顶点组成的。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里。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3、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在汇报交流时:(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4、认识长、宽、高。师:每个顶点上都有几条棱相交?生:每个顶点有3条棱相交
。师:我们把相交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在数学里,也有它的名称。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生:长、宽、高。引导学生发现有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呢?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后小结。
学生活动学生从袋子摸出长方体。摸老师切的萝卜,说出感受。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自学长、宽、高。并发现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完成练习,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由学生小结,今天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有6个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棱
12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有8个顶点
课后反思
?
教案设计说明:学科教案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活用教法,探究新知;3.抓好“双基”,点拨深化;4.激发兴趣,拓展延伸;5.适当练习,巩固知识。
一共有(
)条棱
(
)的棱长度相等
一共有(
)个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