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
线
统
计
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上P104-P105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
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
经历数据分析、整理的过程,根据提供的数据,能在方格图中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整体感知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还记着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图吗?
预设: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幅条形统计图,回忆一下,关于条形统计图知道什么?
PPT出示上海2017年月平均气温条形统计图
预设:通过直条的长短,可以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老师这还有这样的一副统计图,你们认识吗?
PPT出示上海2017年月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
预设:折线统计图
师追问:关于折线统计图,对它有什么了解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是直条,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组成。可以看出变化趋势。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2、
关联旧知,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1、
在对比中,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上海是“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中的重要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参观,它的天气情况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两幅统计图都是2017年上海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PPT:出示温度的折线统计图+上海2017年月平均气温的条形统计图
师:请你独立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小组互相说一说发现的信息。
(1)
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
预设:两幅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
(2)
两幅统计图的不同点及优势
a)
条形统计图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
预设: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每个月的温度。
追问:你是通过哪副图看出来的?
预设:条形统计图,直接看统计图中直条的高矮。
预设: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这些数据。
追问:哪幅图更直观一些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两种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更直观一些。
板书:数量的多少
b)
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趋势(局部趋势和整体趋势)
师:那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势呢?
预设2: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看出上海的气温变化。
追问:上海的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
看局部趋势:1-2月气温上升,6-7月气温也是上升,但是6-7月温度上升的更快,线段倾斜的角度比较大。
预设:1-5月呈上升的趋势,5-6月气温下降。6月-7月气温上升,7-12月气温下降。(用手比划一下)
?
看整体趋势
预设:整体趋势从1-7月气温上升,7-12月整体趋势气温下降。(用手比划)
板书:趋势
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更直观;折线统计图对于观察事物变化的趋势更有优势。我们在以后的应用上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也需要统计图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分析。
PPT出示上海2007-2011年的出生人数统计表:
时间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出生人数(万人)
10.1
9.7
9.2
10.0
10.2
师:如果让你做主,你绘制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为什么?
预设:折线统计图
(1)绘制折线统计图
追问:那咱们先干点什么呢?
预设:先写标题、画横轴和纵轴
追问:然后呢?你能继续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生操作,然后汇报交流
1)
找点(先看横轴上的年份,再看纵轴上的数据,找到交叉点。)
2)
连线
3)
标数据
(2)分析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预设1: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
预设2:局部变化趋势2007-2009一直下降,2010-2011呈现上升趋势。
预设3:整体的变化趋势师持平的。
预设4:2009-2010年为什么增长的最快?
(3)根据折线统计图完成预测,感受预测的可能性。
师: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你能预测2012年上海的出生人口变化吗?
生预测:我预测可能会上升、可能会下降、可能会持平。(说理由)
PPT出示2012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师总结:2012年对比2011年是上升的,从2007年到2012年整体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
出示:2011年11月国家提出“双独二胎”政策
师追问:那2013年呢?
生预测
PPT出示2013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师:对于从2007-2017年上海出生人口的变化趋势,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测1:整体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可能局部会有上升和下降的趋势。
预测2:2015年-2016年增长的是最快的。
(4)借助折线统计图,感受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做铺垫。
PPT出示2007-2017年上海出生人口折线统计图:
时间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出生人数(万人)
10.1
9.7
9.2
10.0
10.2
12.1
10.5
11.9
10.4
12.9
11.7
生猜一猜
PPT出示2007-2017上海死亡人口统计图
师:通过两幅图的对比,你想说点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通过折线统计图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必然关系。)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小小的折线统计图,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就上海城市人口而言,死亡人数多次高于出生人数。我们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缓解:我们国家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发展,不仅在2011年11月提出“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提出了“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但是可以看出效果一般。
师总结:统计就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用数据说话。遇到问题,通过调查收集数据,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策略。
3、
巩固练习
师:我们前边一直在研究上海,关于北京你有想研究的问题吗?
预设:雾霾天气
1、
出示2000-2016年北京PM2.5的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预设1:整体趋势PM2.5的浓度整体的变化趋势是下降的。
预设2:局部趋势2006-2007年浓度下降的最快
师:关于影响雾霾浓度的原因,你们了解吗?
2、
出示2000-2016年北京汽车保有量统计图,你又能发现哪些信息?
预设:北京汽车保有量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
师:汽车保有量上升了,PM2.5浓度却下降了呢?
预设:PM2.5的浓度变化除了与汽车保有量有关系,还和其他因素有关。
师:真是了不起,你们都具有全面客观考虑问题的意识了。
3、
出示2000-2016年北京绿地面积统计图
师:你能分析一下北京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吗?
师:结合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能预测一下未来北京的PM2.5的变化趋势?
预测1:绿地面积虽然在上升,汽车保有量也在上升,所以北京PM2.5的浓度可能会升高。
预设2:从2014年PM2.5呈下降趋势,包括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可能会下降。
预设3:虽然汽车越来越多,但是从2010年开始增长变得缓慢了,绿地一直在上升,这几年PM2.5也在一直在变化,整体趋势是下降的。
预设4:因为2008年北京开奥运会,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像单双号限行等,所以这一年很低,但是后来还是有上升趋势。
师:关于PM2.5的环境问题,政府在关注,专家在关注,坐在教室里的你们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出了很多特别有价值的信息,真是了不起。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的吗?
生谈收获
师小结:我们不仅会看折线统计图,还能通过收集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发现事物的变化趋势,从而能更客观地提出预测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所以,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及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12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
趋势
预测
绘图
:
找点、连线、标数据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