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主备人
教学时间
累计课时
第
节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体形。
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根据需要会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个。
课时安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复习引入
1.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这些图形都由线段围成的,并且这些图形能完全放在同一个平平的面中,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面图形。
2.多媒体出示:教室里的课桌、文具盒、钢笔、书柜还有高楼和冰箱等,这些物体能在一个平平的面中放下吗?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它们都是由平面围成的图形,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立体图形。
组内交流
你知道立体图形中,高楼和冰箱都是什么形状吗?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想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吗?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有平平的面、直直的边和尖尖的角。
师:①(摸着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②指着长方体的棱,这个地方叫做长方体的棱。观察一下,长方体的棱是几个面相交的地方?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指长方体的棱)叫做长方体的棱。
③指着长方体的顶点,谁知道这个地方叫做长方体的什么?——顶点,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观察一下长方体的顶点,是几条棱相交的地方?每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教师在长方体图形上分别标上“面”“棱”“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观察、讨论。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长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拿出长方体,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集体讨论,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书上第19页表格中,比一比哪个组观察得最有序,最科学。
汇报、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①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的?
你是怎么知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的?
②棱:长方体有12条棱,
分成三组,每组4条棱(4×3=12)
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追问:
你是怎么数出长方体有12条棱?
又是怎样知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8个顶点。
质疑答疑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
先说说你们准备用小棒、橡皮泥怎样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然后再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2)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制作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形成新知
师:长方体中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所以可以用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作代表,分别给它们取一个名字。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水平方向的棱叫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请生指出它的长、宽、高,并说说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然后,把这个长方体改变“站立姿势”,如朝前翻滚一个面放置、朝右翻滚一个面直立起来……
分别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高。
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现在长方体的什么?
总结:不管怎么放置,垂直方向的棱总是叫高,水平方向的棱总是叫长,前后方向的棱总是叫宽。
课堂检测
1.画一个长方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看不到的面,我们通常画成虚线。
生跟着老师画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面、棱、顶点。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
长和宽各是多少?
回顾分享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作业设计
填空:
长方体是由(
)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
),最多有(
)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叫(
),长方体有(
)条棱。
每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
),长方体共有(
)个顶点。
不管长方体怎么放置,(
)方向的棱总是叫长方体的高。
2、画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顶点和面。
板
书
设
计
???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
面
棱
高
长
宽
长方体的特征: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