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白河县教研室 周 波
一 设计思想
中东是世界长期的热点问题,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以及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收集资料,紧紧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为重点,通过读图分析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运用中东孩子纯真、恐惧、仇视、希翼的眼睛为视角,去触摸学生的心灵,能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教学;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情感体验,使教师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学生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使“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体现。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读图明确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地图和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判断等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引导学生明确各国各民族应该团结协作,懂得应捍卫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强大民族的观念。
三 教学重点
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 2、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四 教学难点
1、 石油对中东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2、石油的输出路线
五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注意收看新闻联播关于中东的报道,收集资料(包括上网查找资料)。
2 投影仪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多媒体教学法 分组讨论法 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法)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在舒缓的音乐中同时播放两组中东地区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血腥的战争场景图片。 学生观看耶路撒冷、麦家朝圣、夕阳下的枣椰树等美丽的风景及中东的战火纷飞的图片,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中东。 通过几幅图片对比激发学生学习中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问题创设 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中东的报道?让学生用投影仪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我说中东——结合图片和搜集的资料说说“我印象中的中东”。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能真正参入到学习中。
课件播放 图解中东——中东的地理位置: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2中东政区图。设问中东为什么一直战争不断?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 学生通过读图观察,让一名学生用鼠标操作,使学生了解中东处于“两洋三洲五海”的重要位置。 让学生通过读图轻松认识中东在世界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引入思考 “五海”中有一个与其他海不同,它是哪个 它是真正的海吗 学生观察并找到问题答案.(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不是真正的海) 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图讨论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中东的有些国家在前面学习哪部分内容提到过 (出现西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指出中东和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向学生阐明“中东”概念和名称由来。 学生读图6.4和图8.3,说出中东与西亚的区别,从而明确中东的范围。 让学生学会对比判断、分析、归纳的能力。
分组讨论 (1)引导学生在政区上找出“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2)提问:“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小组讨论,完成教材p52活动1(2),并说明他们:(1)同为两大洲界线;(2)沟通了“两洋三洲五海”(3)苏伊士运河使欧洲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通道的距离大大缩短。 从读图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了解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在沟通东西方交通之间的重要战略地位。?
紧扣主题 中东不仅是海上交通要道,而且也是陆上和空中东西交通要道,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本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有些国家想把它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是原因之一。
承转过渡 提问:我们刚刚学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它附近地区为什么没有成为像中东这样被世界关注的热点 承上启下,从而引出中东热点的第二个原因:石油问题。
读图分析 屏幕出现“石油(空间)分布图”和“1999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比例图”,增大底图“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目的让学生在“中东在世界面积之小”和“中东石油蕴藏量之多”之间形成一种反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两方面探究石油资源在中东分布特征和规律。 通过读图使学生明确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地区和主要的产油国,从而得出中东石油资源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结论。
情景创设 设问:“假如我们就生活在中东地区,身边有那么多的石油资源,我们现在成立一个石油公司,那么这个公司应该如何运做呢?”“卖石油啊!”“可是,卖给谁呢?”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亲历体验亲历体验 作为中东石油输出公司,根据市场调查数据“主要石油产量,消费量比较图”(见下图)和“世界地图”(略),让市场部赶快去找市场。 角色1——销售员 让销售部员工尝试找到认为适合自己“中东石油的出口市场”并说明理由.(“我选择日本,因为日本全部依赖进口,应该更容易销售”;另一位同学说:“我选择西欧,欧洲西部消费量也大于产量,还有一个理由:近!成本低”……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及思维能力,进行体验式学习使石油输出路线——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热烈讨论中迎刃而解。
让运输员赶快找到运输路线(要求:找到的是哪个市场,就去寻找相关的运输路线) 角色2——运输员 找出相应的运输路线及使用的交通工具,然后做出标记。
情感升华 回顾图片——再次播放图片:探究作为局外人你是如何看中东的 探究站在西方大国的角度又是如何看中东的 我说中东——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汇报.(首先作为局外人看中东,有美丽的风景;其次站在西方大国的角度看中东,有着丰富的可以掠夺的石油资源) 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与中东学生心灵相通,达到思想的共鸣,懂得应该捍卫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认识到国家必须强大,才能更好发展。
把图片定格在“孩子的眼睛”上,教师作简要说明,提问:孩子的眼睛充满了恐惧、仇视、希翼,想想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假如你就是一个中东普通的中学生给你所在国的领导人和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思考,纷纷举手发言:“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对石油的掠夺,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的快乐!”“中东人民应该捍卫和平,反对霸权强占土地和石油!”、“我们期盼和平……”
总结全文 活动探究 收集资料,办一期有关中东的黑板报. 拓展探究
八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多的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中东”这节课的设计,使用了两种重要的方法:
一是比较法 整个设计中有三次强烈的对比:(1)导入新课时两组对比强烈的图片,一组中东地区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一组战火纷飞的场景,通过这一对比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反差,通过这些图片给学生呈现一个多角度的中东,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2)苏伊士运河与马六甲海峡的对比,同样是交通要道,但苏伊士运河所在地区却成为世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地区,从而让学生理解其原因。(3)通过与中东孩子眼睛对比,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通过这一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与中东孩子心灵相通,引起共鸣,呼吁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从而也认识到国家必须强大,才能更好发展,情感教育得以升华。
二是情感体验式教学 通过两次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体验了销售员和运输员,使本节课的重、难点落实到位,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奔放,思绪飞扬,地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留在了他们的脑海中,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